軍事專家:潛艦不是十全大補丸

軍事專家盧德允說,潛艦國造仍有不少挑戰仍須克服。圖爲國造潛艦海鯤號浮船作業脫離浮塢。(臺船公司提供)

國造原型潛艦「海鯤號」外觀日前曝光,軍事專家盧德允說,海鯤號各部聲納系統已達現代柴電潛艦應有水準,但潛艦國造只是初步,接下來仍有不少挑戰仍須克服,且建立柴電潛鑑主要是防衛作戰、提高嚇阻力,並非十全大補丸,若要帶風向宣傳「有了潛鑑就可高枕無憂」,相當不切實際。

盧德允說,海鯤號使用美國洛馬公司的戰系,作爲整艘潛艦遂行作戰任務的大腦。洛馬是美國大廠,戰系可靠度和性能應該問題不大,但它與艦上其他來自不同國家的分系統匹配整合,需要費點工夫。

至於海鯤號艦尾遮蔽的7葉大傾角車葉,盧德允指出,有人說根據其形狀可以分析出海鯤的聲頻訊號特徵,唯車葉大軸最後面裝置什麼形式的「擴散器」,遠比現今採用流行的大傾角車葉更重要,其功能在調整減少紊亂的氣泡和尾流,從而降低音響噪訊和海水擾動痕跡,是除車葉之外,另一個不曝露自己行蹤的要素。看不到的還有,艦內運轉機件和電動馬達發出的震動和摩擦。

另外,針對海鯤號的X形尾舵設計,盧德允說明,X形尾舵有優點也有缺點,所謂機動性強,對於柴電潛艦這種以靜肅匿蹤爲至高要求的水下戰具,意義有限;其實國際現役、新造柴電潛艦中,仍不乏十字形尾舵設計,就是實證。除了靜音,電池蓄電量、氧氣儲量和空氣清淨、聲納偵搜效能、人員心理素質,應比X形尾舵更爲重要。此外,後續艦會不會裝上鋰電池,也是外界關注焦點。

盧德允強調,柴電潛艦不是核動力潛艦,作戰效能有天生侷限。建立潛艦在防衛作戰,提高嚇阻效力,是自我防衛的一環,但不是十全大補丸,以爲有了潛艦就可高枕無憂,無懼中共海軍;這樣的風向和宣傳不切實際,更是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