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長給上甘嶺坑道打電話,通信兵:首長別囉嗦了,趕緊下命令吧。

上甘嶺戰役是唯一被收入在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中的中國戰例。美國軍事院校在選擇中國軍隊課題時,把上甘嶺戰役和雷鋒現象作爲兩項重要內容。因爲他們認爲,只有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了,才能真正瞭解中國軍隊。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這是朝鮮戰爭史上的一座豐碑。10月20日拂曉,上甘嶺表面陣地全部失守,前沿連隊轉入坑道堅守。

上甘嶺戰役的慘烈程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僅僅只有3.7平方公里的地方,敵我雙方投入的兵力之多,炮火之猛烈都是人類戰爭史上少有的。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打響到11月25日結束,共鏖戰43天。美軍調集6萬兵力,大炮300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上甘嶺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5000多枚炸彈,炮火超過了世界第二次大戰的最高水平,上甘嶺陣地被炮火削低了兩米,一片焦土。

我軍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坑道戰術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坑道戰術是我軍發明的一個非常有效的作戰方式,在面對美國空軍近乎瘋狂的轟炸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只有暫時轉入到坑道里。等到晚上美國的轟炸停止,我們再從坑道里出來向敵人發起進攻,奪回白天失去的陣地。

但是坑道戰術也有一個弱點,就是容易被圍困在坑道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後勤補給,戰士們就會被活活餓死在坑道里,這一點美軍當然明白。

美軍想盡辦法,對坑道里的志願軍使用各種手段逼迫他們就範。他們首先對坑道口用無後坐力炮抵近射擊,用迫擊炮吊射坑道口,用炸藥包爆破。

爲了更快地消滅坑道里的志願軍,美軍甚至使用P—51飛機低空俯衝掃射;用毒氣彈、硫磺彈薰;用巨石塊堵洞口;用鐵絲網纏繞成團堵塞通氣口;美軍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最後只得在洞口架起三道鐵絲網,築起兩個地堡,採取圍困戰術。

1. 白天堅守坑道,晚上夜襲美軍,坑道內外通信困難。

幾天過去後,坑道內斷水斷糧。傷員們乾渴難忍時,只能用舌頭舔舔牆上有水的石壁。實在忍不住了就喝自己的尿,可是沒有水喝的情況下,最後連尿都沒有了。

根據一位士兵的回憶:坑道里被炸得一直在掉土,裡面空氣渾濁,連呼吸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坑道里大小便不能及時處理,臭味瀰漫在整個坑道里。

有些烈士的遺體不能及時掩埋加上一些被炸死的小動物,一時間硝煙味、血腥味、屎尿味瀰漫在坑道里,讓人窒息,普通人一分鐘都待不下去。

就是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天黑之後,坑道部隊還組織小分隊出擊,四下炸地堡、摸哨兵,搞得美軍草木皆兵,夜不得寧。

這其實就是一種意志的比拼,很顯然,志願軍的戰鬥意志遠遠高於美軍,可以說很多美軍都是被我們給“熬”垮的,熬得下去就是勝利。

根據一位美軍士兵對上甘嶺戰役的回憶:每天凌晨三點,我都會從噩夢中醒來,但感謝上帝,讓我從這場地獄般的戰鬥中活了下來。

這位美軍士兵的經歷只是所有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美軍的一個縮影,在上甘嶺戰役中,參戰的美軍士兵不少人都患上了夜戰恐懼症,一到夜幕降臨就彷彿大難臨頭一般。

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只要一到晚上,照明彈下就會有一羣向美軍陣地移動的黑壓壓的一大片人,志願軍的殺喊聲把他們從睡夢中驚醒。

鋪天蓋地的手榴彈不斷地朝他們扔過去,不管美軍如何打槍,都無法阻止他們前進,衝鋒的戰士一排排倒下去,但是後面的戰士一排排衝上來,源源不斷。

同時,志願軍的後勤也面臨着巨大的考驗。10月26日,15軍把師、團機關和後勤人員都抽調出來,組成一支8500多人的徒步運輸隊,晝夜不停,冒着美軍嚴密的炮火,往上甘嶺坑道運送急需物資。

後方與坑道之間的電話線,更是經常被炸斷。有些上級的指示,沒有辦法及時傳達給坑道里的戰士。爲了保障電話線通暢,很多通信兵都犧牲了。

指揮部的命令也非常簡潔,都是長話短說,一連幾天能聯繫上坑道里的戰士就不錯了,說話也只能搶一句算一句。

通信英雄牛保才,在生命的最後一息,用身體連接被打斷的線路。他用自己的嘴巴含住一根線,另外一隻手拿着另一根線,把自己的身體當作通電的導體,搶到了3分鐘通話時間。

在大反擊前夜,15軍軍長秦基偉與困守上甘嶺坑道的部隊通話,剛說了一句:“轉告坑道里的同志們,軍黨委和軍首長都很惦記前面的同志……”電話對面的通信兵非常不耐煩:“首長別囉嗦了,揀要緊的說,先下命令吧。”

2. 一個蘋果的故事

志願軍被圍困在坑道里,後勤補給非常棘手,很多士兵組成的運輸線都被敵人的飛機給炸沒了。有時候10個人去運東西,回來的時候就只有1-2個人了,傷亡率非常高。

很多戰士用水壺背水上去,被敵人的機槍打漏,最後水還沒有到坑道口就全部漏掉了。15軍非常着急,後來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不直接運輸水,改運蘿蔔和蘋果,這樣既可解渴又可充飢。

15軍一共採購了3萬多公斤蘋果。軍部下令,誰能送進坑道一個蘋果,馬上記二等功。

即使是這樣,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成功地將一個蘋果送進坑道。於是,《一個蘋果》的動人故事,就在上甘嶺坑道里發生了。

當時有一個運輸員叫劉明生,揹着沉重的後勤保障物資爬山。他的動作非常迅速和靈敏,爲了躲避敵人的炮火,躲到了一個彈坑裡。

等炮火過去,他準備繼續前進時,在坑道里發現了一個蘋果,就順手撿起來一路帶着,最終幸運地抵達了597.7高地的坑道,成功完成了運輸任務。

劉明生在交接完其他的保障物資後,纔想起了那個蘋果,然後把這個蘋果送給了135團7連連長張計法。連長張計法眼眶溼潤地看着他的部下們、他的戰友們,帶頭輕輕地咬了一小點,那味道真的是甜到心窩子裡去了。

蘋果不斷地往下傳,一個蘋果被每一個戰士嘗一下,然後小心翼翼地傳給下一個人,就這樣,一個蘋果,在整個連隊的坑道里整整傳遞了兩圈。

後來據一個老兵回憶:我們今天握在手上的一個蘋果,在上甘嶺戰役期間可以救活整整一個連。

3. 封存世紀的吶喊:“爲了勝利,向我開炮”

根據記載,上甘嶺一役,獲得“戰鬥英雄”稱號的有44人,獲得英雄集體稱號的有200多個;在朝方授予志願軍的12位“共和國英雄”中,參加上甘嶺戰鬥者有4人,分別是黃繼光、邱少雲、胡修道、孫佔元。

一名抗美援朝的美軍回憶:“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麼長的時間,中國軍人仍能在坑道中堅持,並一次次冒着槍林彈雨衝出來,爭奪山頭和陣地,當時甚至有人認爲這是給士兵服了藥所致。”

2008年9月,中國工商界代表團訪問美國,在活動期間,他們偶然認識了一位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美國老兵麥·卡拉漢,他講述一段自己在上甘嶺戰役的親身經歷,在爭奪高地的激烈戰鬥中,他的左腿被炮彈炸飛。

1952年的深秋,麥·卡拉漢和所在連隊一起,在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支援下,苦戰兩天,衝上三角形山主峰(597.9高地)。打掃戰場的時候,他們發現整個陣地上,只留下三十多具屍體,還有一名手無寸鐵的中國士兵!

這個中國士兵看上去年齡很小,像是一個還未發育成熟的少年。他背靠一截燒焦的樹幹,滿身都是泥土和血跡。他渾身發抖,疑似身受重傷,但是他的眼裡充滿了仇恨,口中發出“哇啦哇啦”的叫聲。

“別開槍!他沒有武器!”麥·卡拉漢向身邊的美軍士兵大聲喊道。

“他揹着步話機!”有人驚叫,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年輕的中國士兵在說些什麼。

這聲提醒,讓麥·卡拉漢意識到了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可是爲時已晚,無數發炮彈像冰雹一樣傾瀉而下。整個陣地上的美軍,僅剩下3名倖存者,麥·卡拉漢的左腿膝蓋以下全沒了.......

現場的中方翻譯說:

“卡拉漢先生,聽說您聽不懂那個中國士兵‘哇啦哇啦’說什麼,現在我可以翻譯給您聽。他是在說:‘親愛的首長,戰友們!爲了勝利,向我開炮!’”

這時,卡拉漢先生默默地低下了頭,很久說不出話來,眼裡充滿了淚光。在場的中方人員全部潸然淚下,這個被封存了50多年的世紀謎團終於被揭開了。

卡拉漢先生向在場的中國人豎起了大拇指,他說道:“中國人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