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紙還沒手掌大 低價網購陷阱多 投機取巧擾亂消費市場 應加強監管並依法查處|有一說一

□賴芳傑

據北京日報,網友小趙收到“一元錢購兩提”的捲紙,兩提捲紙放在手心裡還不到手掌的一半大。拿出一卷來,跟她手指指肚差不多大。

從“小人國”的迷你商品,到“順手買一件”的山寨貨,再到貨不對板的種子,很多消費者沒有想到,低價網購裡隱藏的消費陷阱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商家玩起尺寸遊戲、障眼法,甚至虛假宣傳,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低價網購套路多,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頻遇陷阱,不只鬧心,還有可能上當受騙。“小人國”迷你商品因其超乎想象的“低價”,讓不少消費者憑藉衝動添加到“購物車”,無需過多思考便支付完成。到手後雖然發現貨不對板、天差地別,但不少消費者礙於本身價格不太有“痛點”,也不去“較真”。不過,這個交互閉環,滋生了一些商家造假售假的空間。在交易過程中,還能輕易獲取顧客的個人信息,同時也增加了店鋪交易曝光量。“黑利”助長“黑產”,失望的消費體驗,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也損害了平臺最珍貴的消費信任。

讓消費者關注的,還有近日三隻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虛假宣傳一事。

上述事例反映出,網購、直播帶貨,涉及虛假宣傳的亂象不少,平臺、監管部門和行業自律都尤爲重要。消費者權益保障法規定了,經營者應當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實、全面地向消費者提供商品相關信息,且需要以顯著方式標明商品的品名、價格和計價單位等信息,做到價籤價目齊全、內容真實準確、標識清晰醒目。

不論是實體商鋪還是電商平臺,賣家都不應該遮遮掩掩,以山寨貨、“小人國”商品投機取巧,這有違公平,破壞買賣雙方契約。網購行爲本質上是一種合同關係,商家提供的商品與描述不符,可能構成合同違約。消費者可以依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要求商家承擔違約責任。

電商平臺也應該直面問題,加強監管和整改,不能爲了流量,對上述現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同時從營銷規則、商戶管理等方面,進行根本上調整。如果發現明顯存在虛假宣傳行爲的商家,平臺要採取限流、下架等措施,並向有關部門報告。

監管部門應加強對直播帶貨平臺和主播的監管,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規範行業行爲。對於虛假宣傳、產品質量不過關等行爲,應加大處罰力度,形成震懾作用。

同時,廣大消費者在網購時,也要“擦亮”眼睛,覈對商品信息,避免陷入“低價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