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跟隨”、主動“拋橄欖枝”,交行科技金融篇章有“新寫法”
科技金融在過去一年已經是各家銀行的“兵家必爭之地”。產品端“百花齊放”,服務端“各顯其能”,爲了寫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的科技金融篇章,各家銀行卯足了勁。
那究竟什麼樣的銀行能夠脫穎而出,什麼樣的產品才能觸動科技型企業的心絃?
“靈活、敏捷。”上海聯和東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旭坦言,在科技型小微企業有融資需求時,對銀行最大的期許就是能夠有合適的產品,高效配合企業資金安排,迅速走完授信審批流程並放款。
當前,雖然諸多銀行在服務科技型企業,但有些採取的是“跟隨策略”——當注意到有大型銀行願意給某家企業授信後,火速與該企業取得聯繫並洽談合作,而不是在企業有需求的時候第一個授信貸款。雖然這也是一種對衝風險、節省人力的抉擇,但始終沒有第一時間解決企業“急愁難盼”的問題,也缺乏主動作爲的勇氣。
觀望者固然正確,主動作爲者才令人欽佩。
作爲總部在上海的唯一一家國有大行,交通銀行爲了培育新質生產力、澆灌科創之花,採取的是主動對企業“拋橄欖枝”的做法,而在“敢貸”的背後,其實有大量的工作鋪陳,比如建立科技型企業專業評價系統、整合內外部信息,對客戶開展多維度評價,以客戶的經營行爲、信用數據爲基礎進行精準畫像、完善授信審批指引、優化產品體系等。唯有這樣,才能對科技型小微企業進行批量“主動授信”,變被動觸達爲主動服務。
助力民族計算機品牌重新啓航
上海聯和東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上海聯和投資旗下一家集計算機整機設計、研發、製造、集成爲一體的綜合技術服務企業,也是一家市級“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早在1980年代,“東海”曾是國產計算機一塊響噹噹的牌子,而在組裝機逐步退出市場之後,東海電腦已經多年不再生產,2016年在上海國資的主持之下,“東海”這個品牌才重新出發,目前已經是多家滬上企業的主機供應商。
“2019年到2020年,聯和東海的財務增長曲線很好,有些銀行願意貸款給聯和東海。但是2020年之後受行業內外部形勢的影響,財務數據有所下降。所以年初交行這筆貸款確實是雪中送炭。”陸旭介紹,今年年初聯和東海接到了某醫療平臺改造項目一次性採購近3000臺一體機,對於小微企業來說,這是好事,也是挑戰。從訂單下單到生產、交付、驗收直至付尾款,現金迴流的整個週期可能在6個月甚至1年以上,而公司的現金流狀況表明必須要找到銀行合作。但作爲一家輕資產公司,聯和東海的工廠和辦公用地都是租賃的,只能尋求信用擔保,這大大限制了企業的貸款成功率。
聯和東海方面也與交行上海市分行漕河涇支行溝通了沒有抵押物的問題,沒想到的是,漕河涇支行很快向其提供了一款“智慧知產貸”產品,通過線上申請和審覈,很快批了1100萬元的貸款給到聯和東海,解了燃眉之急。
據悉,今年4月,交行上海市分行作爲上海科創金融聯盟的常務理事單位,主動對接科技型企業需求,優化科技型小微企業評價維度,推出全信用線上信貸產品——智慧知產貸,額度最高可達人民幣2000萬元。該產品精準聚焦科技型小微企業需求,精準提供金融服務,尤其是上海地區重點支持的三大先導產業、六大重點板塊的企業,搭建特色化數據模型,更加註重企業科技屬性,具有準入條件優、授信金額大、審批速度快、免抵押擔保等特點。
該產品一經推出,備受熱捧。運行三個月,生效貸款額度已經超過33億元,惠及近700家企業。
該產品已經爲諸多科技型企業解決了切實需求。例如,上海予君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創新藥和新材料研發生產的科技型企業,瞭解到交行鍼對重點園區的科創人才創業可以給予更優的支持,嘗試掃碼,獲得額度750萬元,從掃碼到提款僅僅用了2天時間。企業對產品的評價是“出額快、額度高、申請方便”,一次性就可以滿足近期訂單帶來的資金需求。
交行漕河涇支行客戶經理表示,“智慧知產貸”免除了線下諸多程序,省去了客戶經理寫萬字報告、上會討論的複雜授信審批流程,客戶可以線上提款,有效地提升了融資效率。相較於傳統的貸款模式,“智慧知產貸”背後的風控模型更加註重企業有無知名風投機構、核心管理團隊人員素質、知識產權發明專利、入駐園區等維度,綜合覈定科技型企業的授信額度,充分考慮了企業的科創特性。
據悉,交行通過“智慧知產貸”產品給予聯和東海支持後,很多中小型銀行也都聞風而動,均願意進一步提供資金支持。
科技金融基因的延續
給到聯和東海這筆“及時雨”貸款的是交行上海市分行漕河涇支行。
“我們支行在1991年的時候就在漕河涇紮根了,見證了開發區的成長,也與開發區的很多科技創新型企業一同走過了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直到長成‘參天大樹’。”交行漕河涇支行相關負責人提到,早在2006年初,一家位於漕河涇開發區的芯片研發初創公司非常缺乏資金,交行給了它500萬元的信用貸款,這也是這家公司拿到的第一筆銀行貸款。時隔多年,這家公司早就成了市值700億的A股芯片巨頭,而一直與交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除了芯片公司,還有多家通信公司、電子產業公司與該支行在早期就建立了合作關係,而今已經順利登陸各個資本市場。
耕耘在5.6平方公里的漕河涇園區土地上,目前,漕河涇支行科技型企業在貸餘額已經超過22億元,存續客戶70多戶,在上海市分行位於前列。
“我們交行是有科技金融的基因的,而漕河涇是一塊寶地,我們會不斷鞭策自己成長。”漕河涇支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爲保障科技金融基因的傳承和延續,交行“十四五”規劃明確把“科技金融”作爲打造特色優勢的重要方向,於2023年12月出臺了《交通銀行科技金融行動方案》,創新推出“八專”機制,全力打通科技與金融的專業壁壘。
交通銀行公司部相關人員介紹,做好科技金融的一個關鍵點是提升科技金融風險防控和化解能力。因此,交行持續優化評級模型,體現“科技力”特徵,同時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加強風險監測能力,做到“技防”和“人防”相結合。
交行根據科技型小微企業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創新推出專屬產品線“科創易貸”,持續提升小微企業的融資可得性。針對初創期企業推出“交銀人才貸”,滿足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的初創期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針對成長期企業小額、高頻的融資需求,積極對接地方數據,打造場景化、特色化產品,如智慧知產貸;針對成熟期企業,推出標準化線上產品“科創快貸”,匹配專屬准入模型和策略,設置差異化審批流程,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而交行作爲一家全牌照綜合性金融機構,可以總分聯動、母子公司協同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綜合化金融服務。股權投資方面,充分發揮交行位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主場優勢,設立交銀科創母子基金,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陪伴科技型企業成長;信貸服務方面,創新推出專業評價系統,爲客戶精準“畫像”,助力科技型企業准入及信貸核額;債券融資方面,積極參與銀行間市場科技型企業相關債券承銷,並通過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助力科技型企業盤活知識資產和技術資產;融資租賃方面,集團金融租賃子公司交銀金租推出“快易租”“信易租”產品,滿足科技型企業設備“買、用、修、賣”四類需求;此外,交行積極打造跨境投融資服務及產品組合,綜合運用境外發債、境外IPO、中長期信保融資、跨境併購貸款等產品和服務,積極支持頭部科技型企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