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百萬年“鄖縣人”頭骨化石科學相貌復原首次揭曉

新華社武漢12月26日電(記者喻珮)眉弓突出、鼻樑粗大、毛髮茂密……經過近8年的研究,中國科學家26日在位於武漢的湖北省博物館首次揭曉“鄖縣人”1號、2號頭骨化石科學相貌復原頭像。兩具頭骨分別屬於生活於百萬年前、年齡約25歲至45歲的女性和男性。

據瞭解,“湖北省鄖縣人頭骨化石高精度掃描及相貌復原研究”工作於2017年6月啓動,由湖北省博物館、山西大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武漢大學和北京聯合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組成多學科、多領域、跨專業的科研團隊,歷時近8年研究。研究成果表明,1號頭骨化石,女性,年齡25歲至45歲;2號頭骨化石,男性,年齡25歲至45歲。

曾參與“鄖縣人”2號頭骨化石發掘工作的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馮小波介紹,根據“鄖縣人”1號、2號頭骨化石的分析推測其腦容量分別爲1094毫升、1152毫升,比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的“北京人”腦容量更大。據此推測,生活在漢江之畔的“鄖縣人”生存環境較優越、食物供應更充足,有利於大腦的發育。

馮小波說,研究團隊首先通過高精度工業級掃描儀,多次掃描頭骨化石,科學、精準重建“鄖縣人”頭骨化石模型。然後以顱骨爲基礎,以人體頭面部的解剖學規律爲依據,在顱骨模型影像上,藉助雕塑、繪畫和計算機圖像等造型技術手段,塑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肌膚、毛髮等細部,重建顱骨的生前面貌。

位於秦嶺餘脈的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學堂樑子(鄖縣人)遺址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990年和2022年,在相距33米的臺地先後出土了3具距今約100萬年的“鄖縣人”頭骨化石。“迄今爲止,全世界發現的距今百萬年的人類頭骨化石極其稀缺。此次‘鄖縣人’頭骨化石相貌復原,集合了古人類學家、刑偵專家、三維復原專家、舊石器時代考古專家,是世界上首次對距今百萬年前的古人類頭骨化石開展的科學的相貌復原工作。”馮小波說。

專家指出,北京人、陝西藍田人、四川資陽人、安徽華龍洞人等古人類化石均做過相關的相貌復原工作,但因多數古人類化石保存不完整,缺失大部分顱骨關鍵部位,導致復原像不完美。此次對於“鄖縣人”頭骨跨學科的綜合研究,對古人類化石相貌復原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