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考古、「冷門絕學」 中國社科院成立創新研究機構
中國社科院長高翔、副院長彭金輝15日在北京出席中國社科院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澎湃新聞)
中國社科院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於今年9月10日正式成立,下設多個子實驗室。圖爲文物保護修復實驗室。(澎湃新聞)
中國歷史文化淵遠流長,但因缺乏人才投入,相關研究技藝往往成爲外人眼中的「冷門絕學」。大陸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社科院」近期集全院之力打造科技考古與語言學等重點實驗室,併成立冷門絕學協同創新研究院,致力於培養滿學、簡帛學、突厥學、古典學等學科專業後備人才。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15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社科院長高翔、副院長彭金輝爲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語言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社科院大學冷門絕學協同創新研究院揭牌。
報導指出,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於今年9月10日正式成立,下設13個科技考古子實驗室、5個文化遺產保護子實驗室和5個科技考古聯合實驗室,綜合運用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化學、地學、物理學等學科的先進技術,組織開展跨學科、跨單位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工作。
中國社科院介紹,該實驗室設立有20多個研究方向,組建18個子實驗室以及5個聯合實驗室,分別從事碳十四測年、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人骨考古、動物考古、植物考古、冶金考古、玉器考古、數位考古、出土文物的保護與修復、文保科技、考古測繪與數位化遺產、文化遺產基礎理論研究與考古資源管理等。
實驗室擁有專業凸出的人才梯隊。包括大陸碳十四測年開創者、國家重點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仇世華,中國人類骨骼考古學重要奠基人韓康信,中國動物考古學開創者袁靖,中國植物考古學開創者趙志軍等。
語言學重點實驗室下設語音與言語科學、認知心理語言學、語言資源與智慧技術3個子實驗室,綜合運用語音學、辭書學、認知語言學、電腦科學、人工智慧、認知神經科學等領域的尖端技術與研究方法,聚焦民生建設中的語言能力服務、基礎語言數據資源建設與服務等進行重點研究。
此外,中國社科院大學冷門絕學協同創新研究院則致力於培養滿學、簡帛學、突厥學、古典學等學科專業後備人才,目前已開設滿語、簡帛學概論、西夏學概論、古希臘文、古拉丁文、古文字學等核心課程,並聯合大陸相關院校與科研單位創立全國冷門絕學科教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