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長照】薛承泰/長照2.0 「照」得住嗎?

▲長照人力財力均不足,該如何補?(圖/翻攝自pixabay)

薛承泰臺灣大學教授,前政務委員

日前在臺北市基河路,發生枕邊人將久病的丈夫重擊致死,照顧超過30年,終於獲得解脫!「久病無孝子」,這句話正凸顯了當前人們的困境,乃因社會進步壽命延長,加上醫療科技發達,一旦健康出了問題,生命仍可延續,可是需要照顧的時間就拉長了。誰來照顧?怎麼照顧?照顧多久?要花多少錢?長期照顧政策在高齡社會中受到相當重視。

臺灣步入高齡化社會(老人佔7%)的時間點爲1993年,相較於西方工業國家雖爲晚,可是臺灣高齡化速度逐步加快,今年正式跨入高齡社會(老人佔14%), 8年內將成爲「超高齡社會」(老人佔20%),甚至在2060年老化程度將超過日本。

面對此趨勢,公元2000年之前,政府即開始研擬長照先導計劃政黨輪替後,扁政府進行長達7年的研究,才於2007年4月核定「長期照顧十年計劃」,並訂定2008年開始實施。此時政黨又再度輪替,馬政府一上臺面對全球金融海嘯,長照十年仍照常上路,並按實施狀況做了滾動式修正,期間通過了「長照服務法」,完成建制「長期照護服務網」,推動「長照量能提升計劃」,而「長照保險法」草案也送進了立法院。

人力財力均不足

2016年蔡政府上臺後,無意推動「長照保險法」,而仍採稅收制,推出「長期照顧2.0」,擴大照顧範圍,增加服務項目,將長照經費大幅提升,近兩年每年花了約200億。然而,實際服務的人數人次,只不過比馬政府時期增加一成多,經費卻是2015年的4倍!尤其是長照2.0所強調的,普設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與巷弄長照站,並未發揮效果。莫怪呼,人倫悲劇一再發生。更重要地,照顧人力缺口更大,未來財源也未有着落?

歷年來政府培訓了十餘萬照顧員,何以人力會不足?筆者認爲:

1/參訓人員有部份是爲了照顧自己的家人,非必要不會投入照顧產業

2/參訓者多爲中高齡,經過這十餘年,年齡漸長而退出勞動力市場。

3/結構性因素,包括待遇不佳,工作環境與工時不友善,社會聲望理想等,影響年輕人投入產業的意願。也因此,外籍看護工與家人仍是主要人力來源。

善用嬰兒潮世代、新住民補足人力

由於外籍看護工當中近8成來自於印尼,印尼近年來經濟成長迅速,已對外宣稱未來將不再輸出勞動力,這將衝擊到臺灣20餘萬的家庭。針對此,多年前筆即主張訓練新住民照顧技能來補充人力。

此外,中高齡國人也是龐大的人力資源;特別是當前有長照需求的長者,大部分爲1940年以前出生,子女是嬰兒潮世代,人數衆多,在傳統思維下,一般希望有家人陪同終老。雖然我國家庭照顧功能已式微,這羣長者和其子女所形構的家庭機制相對仍較完整,共居比例達6成。

政府若能運用這600萬嬰兒潮人力,鼓勵其照顧年邁父母,不僅是老人家心願也符合「在地老化」宗旨。在照顧過程中,透過衆多兄弟姊妹的力量(分攤時間與金錢),共同發揮家庭功能並習得照顧技能,對即將步入老年的嬰兒潮世代來說,既是盡孝道也可預防自己的老化;簡言之,因慢性疾病在世代間會遺傳,可從照顧長輩的經驗中學習照顧自己的未來。

這是臺灣當前人口與家庭特色,適用對象約有6成家庭,只要長者的失能在初期階段,有了子女的照顧可延緩長者疾病的惡化。針對此,政府應提供誘因,包括減稅、補助改善無障礙設施與輔具教導照顧技巧等。2025年之前,尚有機會發揮嬰兒潮人力填補不足,長照經費也能聚焦在刀口上,取代濫設或綁樁式的巷口長照站。有了人力的適度調配,另4成家庭,通常爲缺乏家庭照顧人力或處於經濟弱勢,則可在現有制度上強化日間照顧與社區照顧。

推動長照保險

最後,仍建議政府考慮推動長照保險,可在「全民保法」增列長照保險章,以全民爲對象,預估保費約爲健保的6分之1。理想上,每年保費收入將有1千億,在保險上路前十年,嬰兒潮世代多數在75歲以下,長照需求成長還不是很快,可累積相當經費;隨着嬰兒潮世代老化,後十年長照保險支出即會大幅增加。重點是,此作爲可爭取至少20年穩定的財源,有助於發展長照產業,減少下一代的負擔,並隨着醫療照護科技的進步,將會有一番新的氣象

熱門文章》►【少子化危機】馬凱/臺灣已走到窮途末路了嗎?►2018大選揭曉/點我看【全系列觀點文章】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