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煩惱】退休後,孩子嫁娶離巢、丈夫喜歡夜歸,感覺心裡空空的……這個家還需要我嗎?

隨着孩子長大後離巢成家,原本習慣在家對他們叨叨絮絮的父母,看似變得輕鬆自在,實際上卻容易感到孤單寂寞。 圖/freepik

隨着孩子長大後離巢成家,原本習慣在家對他們叨叨絮絮的父母,看似變得輕鬆自在,實際上卻容易感到孤單寂寞,加上正處更年期階段,帶來許多影響情緒的因素,致使空巢期夫妻彼此容易產生摩擦與不安。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是好呢?聽聽諮商心理師怎麼說!

「該個案的情緒,其實是來自於空巢期的焦慮,」杏語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林佳慧直搗問題核心,「包括沒有重心的焦慮、沒有被需要的焦慮、沒有被依賴的焦慮等都會大幅提升。若過去只侷限在當個好媽媽、好媳婦,沒有發展人際支持圈的話,就更有巨大的失落感。」

四步驟覺察內心戲,跳出焦慮迴圈

這種因分離、親密關係逐漸遞減而產生負面的情緒,進而引發憂鬱、焦慮和失眠,一般稱爲空巢症候羣。林佳慧表示,儘管很多人在「理智」上知道這層道理,卻不見得「情緒」過得去,意即理智跟情緒不同步。那要怎麼做,才能調整焦慮情緒?林佳慧提供四道步驟:

步驟一:揪出壓力源

處理情緒前,要先了解壓力源來自哪裡?這位女性的壓力源,可能包含孩子的依賴感消失了、先生的注意力轉移了、更年期身體的不適感,甚至是身分危機(以前的家庭職責卸下了),這些轉變會讓自我價值感低落,若能減少壓力源或是減少壓力源的程度,相對就能減輕焦慮感。

步驟二:分辨焦慮所產生的想法

情緒所引導出來的想法可說是千變萬化,很多煩惱是自己想出來的,並非等於事實。例如個案中的太太,先生將注意力放在外面的朋友,當自我價值感低落、自我懷疑時,心中不自覺燃起「是否養小三」的疑慮。此時就要試着辨別這是事實?還是想像出來的?焦慮感纔不會繼續增溫。

步驟三:關心或參與另一半的活動

如何進一步擺脫你的「想太多」?最直接的就是加入另一半的交際圈活動,或許有些場合你並不喜歡,例如陪同丈夫跟朋友聚餐或打小白球,但從這樣的互動中,你可以印證及瞭解更多的事實(原來丈夫不是去找小三),並擺脫彼此關係的不確定感,甚至可以再找其他興趣作爲「未來兩人可以一起做」的活動,增進夫妻感情的回溫。

林佳慧提醒,千萬不要看到影子就開槍,讓焦慮的想像當成事實與另一半直球對決,逞口舌之能的結果,只會引發許多誤會、猜疑和不安全感,讓兩個人距離愈推愈遠。

步驟四: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以上都做了,還是忍不住焦慮怎麼辦?林佳慧探究其原因,這是空巢期的失落感太多所惹的禍——總覺得別人忘了自己、忽略了自己,此時建議將焦點挪回自己的身上,並自問:「人生已經過了三分之二,接下來我要怎麼過?如何豐盛我的下半生?」換句話說,把放在別人身上的希望收回來,放回到自己的身上,與內在對話!

例如過去都是全心奉獻給家庭,可能不會問自己喜歡什麼,但現在應放下責任,回頭好好照顧自己,並問自己:「我喜歡什麼?」「我在意什麼?」先生出門了,我是不是可以放個音樂,喝着喜歡的飲料,享受跟自己在一起的感覺——透過「愛自己」的練習,就能擁有自信迎接空巢期。

林佳慧最後補充,情緒是需要時間,才能慢慢與理智上接軌。此外,空巢期有人際支持很重要,甚至也可以與另一半或子女來個「精心時刻」,透過小約會分享彼此的成長,保持與家人的親密交流。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