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門聯合發佈《行動方案》 推進認證認可高水平開放

本報記者 許禮清 北京報道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是國際公認的減少國際市場壁壘、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的有效手段,被稱爲企業和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敲門磚和通行證。

在此背景下,《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商務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推進認證認可高水平開放行動方案(2024—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已於2024年8月28日正式公佈實施。

9月13日上午,在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專題新聞發佈會上,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認監委主任蒲淳表示,隨着國際多雙邊貿易中關稅措施逐步被各種非關稅措施尤其是技術性貿易措施所替代,世界各國對認證認可合格評定技術性貿易措施越來越倚重。

“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應用方式也越來越靈活,認證認可已從傳統貿易領域向數字貿易、碳貿易等新領域逐步延伸,從產品質量、人身健康安全等要求向環境治理、勞工保護、社會責任等方面不斷拓展,日益成爲影響全球貿易和產業格局的重要因素。”蒲淳說。

經過40餘年的發展,認證認可國際合作取得一定成果。截至2024年6月底,中國累計加入21個認證認可國際組織,對外簽署15份多邊互認協議和128份雙邊合作互認安排,國際互認範圍覆蓋佔全球經濟總量95%以上的經濟體,77家國內機構加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全部四大合格評定體系。

僅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工產品及零部件合格評定互認體系(IECEE)一項,我國企業每年獲得該體系CB證書數量就佔全球總量40%。

蒲淳表示,認證認可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國際化,是國際通行的市場信用工具、質量管理工具和貿易便利工具,在國際經貿交往乃至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着基礎性的作用。

《行動方案》還提到,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和戰略着力點。

對此,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副司長姚雷表示,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作爲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具有提高市場效率、加強質量管理、促進貿易便利等重要作用。通過信用賦能、質量賦能、效率賦能來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當前,全球範圍已經形成“技術創新—標準認證檢測—產業發展”的國際產業發展生態模式,深刻影響着現代產業發展和全球分工佈局。我國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競爭,亟須加強認證認可對產業發展的協同、支撐和引領,增大與高質量發展相適配的認證認可制度供給。

不過,當前認證認可領域還有一些與高水平對外開放不相適應的突出短板。

蒲淳指出,認證認可工作現狀離國家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公信力不強、專業化不足、國際話語權不大,在國際上真正能夠實現互認的認證制度不多,在許多行業領域基本上由國外認證制度主導,我國參與合格評定國際規則制定的能力也還有待提升。

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司長顧紹平也提到,當前,我國雖然已發展成爲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大國,但大而不強,在國際上叫得響的知名機構不多。

記者瞭解到,2023年,我國實際獲得國際業務收入的機構44家,佔全部認證機構數的3.80%。從事國際認證從業人員5017人,佔全部認證從業人數的3.55%。國際證書數量佔比低,截至2023年年底,累計發放各類國際認證證書21.24萬張,佔全部證書數量的5.65%。

爲此,《行動方案》重點從三個方面推動檢驗檢測“走出去”。加強檢驗檢測戰略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導檢驗檢測行業加強品牌建設;鼓勵境內外機構合作,共同開展國外市場準入要求或國際市場需求的業務。

在推進認證認可國際化方面,商務部世貿司談判副專員韓長天表示,商務部在世貿組織框架下重點推動成員間認證認可領域的多邊監管合作。

比如推動世貿組織成功達成《關於加強監管合作 減少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部長宣言》,連續多年編寫《出口商品技術指南》,幫助我國外貿企業瞭解和掌握國外市場的標準、技術法規、認證認可等市場準入要求,有效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

推進認證認可高水平開放,是擴大制度型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標準與合格評定已經成爲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影響着全球 80%的貿易。

對此,韓長天表示,商務部高度重視外貿產品標準與合格評定國際合作工作,將會同市場監管總局及其他部門,加強宣傳、合作以及服務。比如通過廣交會及其他重點展會平臺,向外貿企業宣介各國的合格評定措施,以及合格評定國際合作的良好實踐。通過多雙邊合作機制,與貿易伙伴經貿與合格評定主管部門,分享彼此的合格評定製度和措施。舉辦外貿產品標準與合格評定國際化專題培訓。

作爲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部署的具體舉措,此次《行動方案》的出臺,明確了認證認可高水平開放的目標方向、工作路徑、任務舉措和保障措施,並分兩個階段設定了具體目標。到2025年,認證認可國際合作格局進一步完善,有利於認證認可高水平開放的政策環境基本形成等。到2030年,全面支撐認證認可高水平開放的多維度立體化政策環境進一步完善,我國認證認可結果國外承認度大幅提高等。

(編輯:於海霞 審覈:厲林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