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向新向實的金融底色

來到無人機生產車間,一排排無人機羣映入眼簾——既有三四米長的“巨無霸”,又有巴掌大小的“小精靈”,還有無人駕駛的“直升機”,它們將執行收發快遞任務。

走進冬日裡的陽光大棚,成片的西紅柿植株長得比人還高,枝頭上一串串鮮紅的西紅柿長勢喜人,它們將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站在萬畝光伏項目工地,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安裝光伏板,光伏板下還將種植中藥材。一切就緒後,光伏板上板下都將產生收益。

它們分屬不同場景,此刻卻呈現同一種氣象,那就是因金融而釋放潛能、綻放活力。

做好“五篇大文章”,金融的形象愈發鮮活而生動。

爲無人機保駕護航

餘帥峰是農行天津南開天開高教科創園支行(以下簡稱“天開園支行”)的負責人。近年來,農行天津分行積極落實總行與天津大學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助力天津大學優質校友企業發展壯大。

“通過前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我們主動上門聯繫企業。”餘帥峰所說的企業,就是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飛智控”),一家制造無人機的科創企業。至今,他所在支行已累計爲一飛智控發放貸款2000萬元。

在他看來,科技金融,與做傳統對公貸款相比大有不同。“銀行做貸款一般關注報表,要求抵押物,但對於科技企業,更多看的是企業發展潛力、行業前景,還有技術的先進性,企業負責人的綜合素質,等等。這些,不光是財務報表就能反映的。”

農行天津南開支行行長孫龍介紹道,農業銀行將科技型企業分爲三個階段: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農業銀行制定的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系列評分表,對不同生命週期科創企業進行評分,匹配差異化產品和政策。

“實行百分制,評出來看企業能夠得多少分,根據得分,我們進行一個劃檔。60分以上,就可以支持。”孫龍說,這是一個基本授信准入。

走進一飛智控的車間,形態各異、功能齊全的無人機羣映入眼簾——既有三四米長的“巨無霸”,又有巴掌大小的“小精靈”,甚至還有無人駕駛的“直升機”。

一飛智控目前已是工業級無人機領軍企業,主要從事無人機技術研發、整機制造及銷售,生產的表演機型是目前國際領先的表演用無人機,多種表演形式在空中以精準的時鐘同步技術、衛星定位技術、多方式融合通信技術以及集羣控制算法完成大規模複雜絢爛的協同展示,在全球200多個城市完成了2000多場無人機編隊表演,集羣控制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純信用貸款”,餘帥峰說,爲一飛智控提供的是成長型企業貸款,企業無需提供抵押物。在1年期貸款到期後,僅用時1天,農行就爲企業完成了續貸。

一飛智控負責人介紹,無人機行業一般採用先貨後款的結算方式,賬期普遍較長。但無人機制造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光憑少量的定金,難以支撐整個生產環節,維持充足的流動資金是巨大的挑戰。

深入瞭解企業需求後,農行天津天開園支行爲企業匹配農業銀行創新推出的純信用貸款“科技e貸”。

孫龍說,與傳統對公貸款不同的是,做好科技金融,不僅要懂金融,還得懂科技方面的專業知識。正因如此,該行4名對公客戶經理,1人是金融專業,另外3人均是計算機、數學等理工學科,便於更好地服務科創企業。

“企業的這個產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需要客戶經理自己去調查、去分析,有這種理工科背景做科技金融,更有優勢。”孫龍表示,要是沒有理工科教育背景,去看這些領域可能會更加費勁一些。

截至2024年9月末,農行天津分行已與天津市近40%的白名單科技型企業合作,貸款客戶數1600餘戶,貸款餘額超過300億元。

“成就感更足!”餘帥峰表示,眼看企業獲得資金支持後一步一步發展壯大,從初創期到成長期,直到慢慢壯大,心裡也非常有成就感。

讓光伏板釋放更多可能

1905年愛因斯坦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1954年貝爾實驗室研發出全世界第一塊晶硅太陽能電池。如今光伏發電正成爲人類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堅定不移的方向之一。

依託綠色金融,光伏項目不僅將陽光源源不斷轉化爲綠電,而且有助於提升地面植被覆蓋率,促進生態環境修復。

在浙江麗水蓮都區仙渡鄉,“萬畝千兆”地面集中式農光互補複合光伏開發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光伏板下1.6萬畝山地還將種植多花黃精等中藥材,根據安排,將進一步建設中草藥加工廠、搭建技術創新中心,並引進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研究學院,開展藥食同源研究,打造一條特色中藥全產業鏈。

光伏板與多花黃精組合,是一番篩選下來的結果。多花黃精生態適應性強,生長地域廣,常見於林下、灌叢中或山坡陰處,耐寒,但不耐乾旱。這些生態要求,光伏板下的環境正好可以滿足。

光伏板下種“黃精”,收穫的是“真金”。多花黃精“藥食同源”,商業價值大。其肉質根狀莖肥厚,含有多種營養成分,食用爽口,味甘甜。《本草綱目》記載,黃精“補諸虛,填精髓,平補氣血而潤”。按現行收購價格測算,萬畝黃精每年可實現產值過億元。

一位有經驗的種植者還透露:“黃精等種子成熟了自然掉落土地裡,次年又會長出新苗,做到挖大留小,種一次就會有長久收穫。”

農行浙江麗水蓮都支行公司業務部客戶經理王勝說,這個項目計劃投資45億元,是目前浙江省規模領先的山地光伏電站,一期工程農業銀行提供授信額度達8.4億元。

工程建設完成後年發電量約2.8億千瓦時,每年節約標準煤約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2萬噸,被納入麗水市氣候投融資項目庫。

“這個項目是綠電,屬於綠色金融,我們專門開通了綠色通道。”王勝說,農業銀行對這個氣候投融資項目審批速度快,利率優惠力度也大。

目前,農行浙江麗水分行積極支持麗水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構建起“1+2+3+N”綠色金融(氣候投融資)專營體系,爲可再生能源、減污降碳、低碳製造、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注入金融活水。

農業銀行綠色金融還充分發揮數字金融優勢。在浙江,農業銀行創新打造綠色金融數字化管理平臺——“綠色金融大腦”,有效賦能綠色轉型發展;推出農業銀行系統內首個ESG評級體系,實現智慧管控“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

就在11月22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第21屆全球年會(F20峰會)上,農業銀行憑藉在綠色金融領域的綜合實踐表現,榮獲第五屆“IFF全球綠色金融獎——年度獎”。

國際金融論壇(IFF)成立於2003年10月,由G20國家以及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相關機構及領導人共同發起,是全球金融領域高級別常設對話機制和多邊合作機構。

爲什麼是農業銀行?回顧近年,農業銀行深入實施綠色金融戰略,積極踐行國內外ESG和綠色金融標準,推動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經營管理全過程、各領域,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完善涵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消費、碳金融、創新型業務在內的多層次立體化業務體系,綠色金融品牌形象得到廣泛認可。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綠色,也是農業銀行的底色。農業銀行堅守服務“三農”初心,推動“三農”和綠色融合發展。截至2024年9月末,農業銀行綠色信貸餘額超4.9萬億元,增速超22%。

在金融支持一個個綠色項目建設中,眼下的世界愈加綠意盎然。“預計明年春天過了,就能全部併網,開始產生收益。”王勝說,融資到位後,萬畝千兆光伏綠電項目正加緊趕工。

金融賦能西紅柿生長

如果說綠色因金融而更綠,農業則因金融而更強。

以前不少農戶“靠天吃飯”,現在一年收入百萬。這裡有着金融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普惠金融,將金融觸角延伸至經濟社會薄弱環節,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更吸引了年輕人回鄉發展。

崔嶺西村黨支部書記崔玉祿的臉上滿是自豪,因爲有底氣。“現在很多家庭都給子女在壽光市裡買了房子。年輕人看到種棚要比外出上班更掙錢後,也越來越多選擇了返鄉種棚。”他說。

崔嶺西村位於蔬菜之都山東壽光市。到2024年,壽光大棚蔬菜面積達60多萬畝,年產量達450萬噸,年產值110億元,是全國規模居首的大棚蔬菜種植基地。

目前,壽光形成了萬畝辣椒、萬畝韭菜、萬畝芹菜等十幾個成方連片的蔬菜生產基地,涌現“中國胡蘿蔔第一鎮”“中國香瓜第一鎮”等專業鎮村587個,形成了“一鎮一品”區域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格局。

崔嶺西村村民們一直以種植西紅柿爲主要收入來源,過去每到西紅柿成熟季節,需要自己跑到其他村的蔬菜市場上叫賣,價格時高時低,收入得不到保障。

2014年,崔玉祿帶頭領辦了衆旺果蔬專業合作社,村裡蔬菜種植品種統一規劃,一村一品,成熟後由合作社統一按市價收購。2023年,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超1億元。

“我們村‘崔西一品’草莓西紅柿8月份種,10月份開始上市,一年能賣兩茬,最貴賣到每公斤40元,是普通西紅柿價格的3倍多,還供不應求。”崔嶺西村一位菜農說。

2016年以來,合作社開闢了莫斯科、西伯利亞等海外市場,通過冷鏈運輸,直接將蔬菜配送到海外各大超市。

合作社成立至今,農業銀行一路相伴。最初,農行山東濰坊分行爲社員發放“大棚兩改”貸款767萬元,爲合作社順利實現生產技術標準化提供了保障。2014年,爲崔嶺西村65戶村民發放“新居貸”456萬元;2020年以來,累計爲崔嶺西村發放“強村貸”1040萬元、爲合作社社員發放“惠農e貸”1575萬元。

“三農”普惠,是農業銀行三大戰略之首。截至9月末,農業銀行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4.59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01萬億元,年增量首次突破萬億,餘額、增量均位居同業首位。普惠型小微企業有貸客戶455萬戶,比年初增加102萬戶,戶數總量和增量均位居同業首位。

亮眼數據背後,農業銀行高度重視“三農”普惠事業,建立橫跨城鄉、獨具特色的“三農金融事業部+普惠金融事業部”雙輪驅動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普惠金融服務供給側改革。

近日,農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蔣劍平表示,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成爲中國普惠金融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招。利用各類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研發各類模型,不用看財務報表也能識別、計量和管控風險,有效破解了“信息不對稱”難題,以可負擔的成本實現精準營銷、精準風控。通過科技賦能,應用“大數法則”,較好地平衡了多種因素,實現了普惠金融業務的商業可持續發展。

普惠金融,普惠大地。如今,崔嶺西村單畝西紅柿產量超過8000公斤,合作社已成爲全國50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試驗示範基地之一,是“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北京冬奧會蔬菜直供基地,作爲全國首批獲得中國和全球良好農業規範體系(GAP)雙認證的農民合作社,是名副其實的“億元”合作社。

助老年人樂享數字化紅利

金融不僅要服務經濟社會薄弱環節,更需要體現人文關懷。

近年來,農業銀行積極從軟件和硬件方面進行適老化改造,推出了一系列的適老化暖心金融服務。目前,已有超過2.2萬家網點完成適老化改造,新設或遷建網點也努力向老年客羣集聚的社區和街道傾斜,打造300多家適老化服務示範點。

農業銀行做過一項統計,2023年,在農業銀行線下網點辦理業務的客戶中,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羣體佔比達46%,這意味着每兩位客戶中可能就有1位中老年客戶。

面對老齡化比例不斷上升的社會現狀,農業銀行專門推出了養老產業定製化金融產品。“你不是養老企業,是沒法享受這個批次包的。”農行上海分行一位客戶經理說,該行創新推出“農銀養老批次貸”產品,爲養老領域預留了專門額度。

養老服務機構全程玖玖金涇護理站是獲得“農銀養老批次貸”首筆貸款的機構。這家護理站有100多名家庭醫生助理,每季度服務老人約10萬人次,主要是爲社區居委、長者照護之家、養老機構,提供慢性病、常見病的配藥服務。

農行上海黃浦支行了解到護理站面臨資金週轉困難,按照養老批次貸政策,結合護理站情況定製了金融服務方案,5天內便爲其發放了300萬元貸款。

“我們對養老金融的重視力度在不斷提高,現在有養老專門的批次包,額度不會衝突,養老企業不用與其他企業競爭了。”農業銀行客戶經理表示,在客戶准入上,對養老產業客戶也提供了差異化政策,還開闢了專門的綠色通道,審批流程也更快。

對養老服務的重視遠不止於一筆貸款。在數字化轉型中,農業銀行更注重運用數字技術爲養老賦能。

農業銀行養老金融依託智慧銀行建設和科技賦能,大力拓展“智慧養老”場景合作,運用AI技術,提升數字化、智慧化服務能力。

已廣泛應用於養老產業的農業銀行智慧養老系統,正是集成了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信息技術,進而爲老年羣體提供更加便捷的個性化服務。

通過接入這套系統,智能穿戴設備可實時監測老人健康狀況,及時提示健康風險;利用智能呼叫系統,老人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快速獲得幫助;此外,通過智能食堂管理系統,可以爲老人提供營養均衡的餐飲服務,維護老年人飲食健康。這些功能另一方面,也爲養老機構實現了降本增效。

農業銀行注重以專業溫情貼心的服務和高效便捷的技術手段破除“數字鴻溝”,促進老年羣體樂享數字化紅利。

從無人機生產間,到萬畝地面集中式光伏項目,到枝頭掛滿西紅柿的陽光大棚,再到老年羣體的生活中,農業銀行將便利暖心的金融服務運用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具體實踐中,這也是金融真實而又生動的模樣。 文/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