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五倍券助振興 學者籲應更精準、輔助數位轉型
此次研討會由金融研訓院、臺灣經濟學會、臺灣公共議題研究協會、公共經濟研究中心與臺灣研究中心共同舉辦,邀請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中經院院長張傳章、商研院董事長許添財、政大創新國際學院副院長連賢明、臺大經濟系副教授蔡宜展等專家學者分享研究結果。
蔡宜展指出,發放現金或直接匯款至民衆帳戶,雖然發放成本較低,但因無使用期間限制,額外刺激消費效果可能不大。印製實體票券雖需支付額外印刷及包裝成本,但商家或政府加碼優惠可刺激消費者買氣,使用期限則能短期刺激民衆消費行爲。
張傳章則表示,在50~90%的不同替代率設計、有無民間消費「其他」類別效益加乘下,去年三倍券對國內實質GDP助益介於463.3~1015.7億元、經濟成長率增加0.24~0.53個百分點,從產業來看則對服務業有明顯挹注,又以內需產業效益最顯著。
連賢明指出,振興三倍券實施後,綜合零售業及餐飲業每週平均營收顯著增加4.6~9.9%,推算因發放三倍券帶動的新增消費分別爲228億元及91億元,顯示至少帶動至少300億元的新增消費,效益顯著持續約6周,確實具短期促進消費效果。
展望今年,許添財指出,疫情三級警戒使部分實體接觸經濟活動急凍,但製造出口、運輸物流、金融服務、電商零售、宅經濟及遠距服務等仍欣欣向榮,使總體經濟持續復甦,但不同部門、產業、業態及商業模式出現興衰差異,出現少見的「不均衡復甦」。
許添財認爲,從歐美多國的振興措施結果看來,發放消費券比發放現金能帶來較明顯的振興效益,但建議政府應針對不同業者可依據的相關消費動機理論,分類進行受衆攻略,運用現代科技搭配五倍券採取「精準行銷」,吸引不同所得水準與消費動機者購買。
針對五倍券的數位綁定,許添財亦建議政府應在電商平臺開闢專區,提供各式小平臺或地方政府輔導小型商家共享,除藉此「一次到位」輔助小型商家進行數位轉型,也彌補數位綁定可能僅對大型業者或電商平臺有利的疑慮。
張傳章亦有類似看法,認爲去年三倍券不能找零,使小商家無法受惠,建議此次五倍券多用數位綁定,且採取相關措施積極輔導小商家數位轉型。同時,可在符合個資保密情況下,針對票券規畫追蹤系統,以掌握票券來向,亦有利政府未來採取「精準政策」推動。
對於五倍券執行效益,張傳章建議政府規畫振興政策的期間不宜過長,並建議五倍券應與其他部會、地方政府推出的振興票券整合,商家推出非日常用品的促銷方案,如配合百貨週年慶促銷,以降低替代消費比率、進一步擴大外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