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維-非營利事業更需要內部碳定價

政府力推節能減碳,包括政府機關、研究機構、學校、醫院及非政府組織,也都會排放不少溫室氣體,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圖爲獲選全國唯一高中以下國家永續發展獎的雲林縣虎尾鎮廉使國小,展出踩單車發電製作爆米花的減碳生活畫面。圖/本報資料照片

爲了解決氣候危機,我們必須要全世界每一個人、政府及溫室氣體排放源都要動起來,首先,政府主要責任是制訂與執行各種有效因應氣候危機的政策,我們先不論如何讓全世界的每一個政府都動起來,僅就一個排放不少溫室氣體的企業廠商而言,面臨政府要求的各式各樣氣候管制工具,如何讓企業動起來去做到節能、減碳及除碳,以滿足政府的法規規定?

近年來,很多企業自發的實施內部碳定價制度就是一個非常具有創意的做法,內部碳定價可以將與排碳有關的成本(包括減排成本、碳稅費等碳價)納入企業營運策略和財務分析中,使得排碳外部成本得以成爲企業的內部成本,確實進入各部門生產與決策的過程之中。

■營利事業減碳動機遠高於非營利事業

國內外很多企業,尤其是大型國際企業,都已經採用內部碳定價制度,來達成鼓勵企業內部每一個階層、部門及員工都努力自發地去做節能減碳和除碳的工作,包括高層的投資決策、研發部門研發低碳轉型與創新科技、及改變每位主管與員工的行爲去推動各種節能減碳專案等等。臺達電就是國際知名的案例,其運用內部碳定價制度,向各成本中心根據營運產生的排放量徵收300美元/噸CO2的內部碳費,收入成立基金,用於能源資源管理、投資減排設施、投資開發再生能源、投資低碳創新研發。結果顯示既有顯著減碳成果,也提升企業營利。

總體而言,近年來全球實施內部碳定價的營利事業數量幾乎翻倍成長,除了因爲企業早已面臨很多政府的節能減碳管制與經濟誘因制度之外,主因是排碳產生的成本會影響到企業的利潤及生存,因此營利事業有很深刻的動機去推動內部碳定價。

但是除了營利事業,社會上還有很多非營利事業與機構,如政府機關、研究機構、學校、醫院、以及非政府組織,也都會排放不少溫室氣體,但是一般而言,他們的節能減碳努力不足,成效不佳,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主因是其非營利的特徵使得政府主管機關對於非營利事業的減碳要求與管制都比較薄弱與落後,只有資訊、宣導及鼓勵等軟性作法,其次,非營利事業員工都較不具有成本效益觀念,使得非營利事業及其員工多自認爲減碳與否與其無關,而常有許多浪費能源與資源的行爲。

■耶魯大學實驗證明,收付碳費具明顯減碳效果

事實上,在這種情況之下,非營利事業與機構更需要使用內部碳定價制度,去激勵機構長官與員工去做節能減碳。但是案例很少,在此介紹美國名校耶魯大學的內部碳定價,供國內非營利事業與機構參考。

2014年耶魯大學校方接受教師與學生壓力與要求,決定推動校園內部碳定價制度,首先,校長成立一個包括老師與學生的工作小組,成員包括諾貝爾獎得主William Nordhaus教授,接着,這個工作小組於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進行一個校園內部碳定價實驗研究,隨機選出校內20棟主要建築物,分爲四組,分別執行四種內部碳定價方案:1、僅提供能源耗用量與碳排資訊,沒有碳費;2、課徵碳費,40美元/噸CO2,20%碳費收入專用於節能減碳工作;3、課徵碳費,並以減排1%目標,排放量高於或低於此目標者需支付或收受每噸40美元的碳費;4、課徵碳費並採收入中立原則,減排百分比大於或小於平均值者分別收受或支付碳費。實驗顯示碳費具有顯著減量效果,最後校方採用第四個內部碳定價方案,推行到全校,迄今成效卓着,值得學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