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運河》交響+京劇守正創新
(原標題:《京城大運河》交響+京劇守正創新)
京胡拔起了精氣神,交響樂鋪成厚重的底色,200多年前徽班沿着運河進京的盛況彷彿撥開歷史的煙雲,走到了人們眼前……6月17日,在位於813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北京交響樂團新排練廳裡,樂團爲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的修改部分再次錄音。
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的邗溝,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組成,至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大運河更與北京有着說不完的故事,從“楊柳依西張家灣”到“帆檣林立積水潭”,粼粼水光給北京留下了太多回憶與風景。
《京城大運河》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制作。作曲楊乃林,作詞翁思再、李東纔等組成了強大的主創陣容,歷時一年採風,挖掘大運河的歷史沿革、文化內涵和故事流傳。2020年12月2日至3日,《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李飈執棒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北京音協合唱團,攜手杜鎮傑、李宏圖、遲小秋、朱強等京劇名家共同登臺。
《京城大運河》共分爲五個部分:序曲、第一樂章《一支塔影見通州》、第二樂章《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三樂章《漂來的北京城》、第四樂章《致敬大運河》。郭守敬興修京城水系、曹雪芹於運河南北穿梭終成《紅樓夢》、徽班沿運河進京誕育國粹京劇等歷史大事件,都在《京城大運河》中娓娓道來。在藝術表現方式上,京劇不同流派的典型聲腔與交響樂結合,詮釋每一部分的主題內涵。
“既展示京劇,又不同於戲曲舞臺上表演的京劇;既展示交響樂,又必須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這是我們創作時一直堅持的想法。”作曲楊乃林說。在李飈看來,交響樂與京劇的融合,是《京城大運河》的難點與突破所在。以交響樂、京劇的絃樂聲部搭配爲例,演奏時,李飈需要提醒大家找到共同的“呼吸點”,京劇琴師要多聽聽樂隊的聲音,小提琴手們也別刻意模仿京胡的演奏方法,否則就成了“四不像”;唱腔方面,合唱團採用的是美聲唱法,與京劇截然不同,兩者之間的碰撞、交會,對主創和主演團隊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自去年首演後,《京城大運河》始終在修改提升。今年3月,《京城大運河》曾在中山公園音樂堂錄音,本次錄製,作品再次拓展了“漂來的北京城”“致敬大運河”“運河號子”等多個唱段唱詞的格局,由北京放眼至大運河流域乃至全國。完成錄音後,今年9月,《京城大運河》將沿着大運河的波光,在7個城市開展巡演。(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