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ESG挑戰 臺灣永續資產年增兩成
近年全球氣候暖化問題日益嚴重,爲促進永續綠色生態的理想,國際間已將綠色金融的涵蓋層面拓展至ESG,也就是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
而《2021臺灣永續投資調查》也指出,2021年全臺永續投資資產總額約新臺幣17.6兆元,較去年調查統計的13.9兆元,成長26%,顯見永續投資商機。
KPMG安侯建業金融服務產業暨保險業主持會計師李逢暉表示,聯合國宣佈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涵蓋了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
對不同產業而言,各個目標及議題對於各產業發展差異甚大。李逢暉進一步說明,以臺灣的金融業來說,金管會發布「本國銀行、保險氣候風險財務揭露指引」,期待提升本國銀行、保險ESG資訊揭露品質及透明度,並驅動銀行、保險業審視自身因應氣候變遷之風險與能力,增進營運韌性,而金融機構本身需先思考自身對於永續金融的策略方向,究竟是要避免造成環境污染及降低社會衝擊風險,排除重大爭議爲優先;抑或希望發掘並掌握先機,發展出更具永續韌性的產品及服務爲主。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表示,永續金融有助於管理風險與機會開發,各國銀行察覺永續金融的發展性,也因此紛紛推出各式符合理念的產品。
林泉興指出,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調查,2021年全球的永續債券發行量爲1兆643千億元,相較於2020年的7,627千億元,成長了115.5%。
其中熱門投資主題涵蓋再生能源、循環經濟等,許多基金也皆以特定主題包裝,唯目前永續主題產品琳瑯滿目,國際也爲此正在討論、訂定一致性的定義及管理指標。
KPMG安侯建業金融服務產業協同主持人暨安侯企管執行副總經理陳世雄表示,面對TCFD導入首要面對的是狀態盤點,即根據指標針對風險的機會基挑戰進行評估,其中氣候風險情境分析與壓力測試可對風險結果進行前瞻性的預測,同時也可綜合評估源自氣候經濟模型的總體經濟和金融因子的影響。
陳世雄指出,金融業的氣候變遷資訊需求者可分別從策略、治理、指標與目標、風險管理四大面向來瞭解企業針對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的管理狀態,並評估不同氣候風險與機會對公司造成的潛在財務影響,進一步推算「投融風險」、掌握「投融機會」。
KPMG安侯企管執行副總經理朱成光在研討會中表示,不只是利害關係人的負面評價或評論會導致聲譽及品牌陷入困境,其中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網絡安全漏洞、價格波動和原材料供應波動等因素,都會爲企業帶來風險。
朱成光建議,企業應該用階段性的方式完成風險優化管理,其中初期應該盤點及檢視風險治理與管理組織架構、執掌與政策文件及運作方式;辨識集團內的重大風險項目並設定管控措施來辨識與評估風險,再來針對特性項目快速改善。
另外,以數位化的風險管理如建置完整企業風險管理(ERM)框架,除了可持續監督風險,也可協助治理階層及高階管理階層掌握集團風險動態發展,及時因應以保障經營成果,並達企業永續經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