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推動ESG變革 相關標準亟待統一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道
在“雙碳”目標下,各行各業加快綠色轉型,推動企業重視環境、社會和治理(ESG)。
中信集團董事長奚國華在“2024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上表示:“ESG將環境、社會和治理要求,融入商業模式和管理體系,致力於實現綜合價值最大化,這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高度契合,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實踐。中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應加強研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分享ESG管理能力,助力增強中國ESG體系影響力。”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金融機構在ESG投資領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下一步,如何構建ESG統一標準是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關注點。
企業參與ESG生態建設
近年來,ESG標準在全球範圍內逐漸成爲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指標。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在報告中強調,ESG評級在全球金融投資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多國加強監管框架建設以促進全球政策協調。
記者注意到,越來越多企業參與ESG生態建設。以黃金採礦業爲例,近日,銅標誌計劃(Copper Mark)、加拿大礦業協會(MAC)、國際採礦與金屬理事會(ICMM)以及世界黃金協會(WGC)合作擬定了《綜合礦業標準倡議》(CMSI)。
世界黃金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綜合礦業標準倡議》通過負責任生產、採購及回收金屬和礦物,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目標是簡化當前的採礦標準體系,持續改進金屬與礦物價值鏈中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實踐,過程涵蓋採礦、冶煉和精煉等環節。一旦《綜合礦業標準倡議》最終確定,該標準將成爲迄今爲止全球覆蓋範圍最廣的自願性採礦標準,預計約有來自60個國家的近100家採礦企業將在約600個礦場實施該標準。”
在企業踐行ESG理念的過程中,金融機構發揮着重要作用。中信銀行行長劉成指出,金融從四個方面發揮作用:一是金融有資產配置的能力,金融資產配置能力決定了通過金融的作用能促進節能環保、綠色這些產業的加快發展,推動傳統產業的加快轉型,實現供應鏈產業鏈的轉變;二是金融有價格發現的能力,能推動產業發展實現對綠色發展的自驅力;三是金融整合力,金融通過產品服務推動整體轉變,比如跟供應鏈鏈主合作,推動上下游轉變,通過一系列綠色產品直接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發生變化,形成以點帶面的作用;四是金融有控制力,金融天然要在風險和收益之間進行平衡,通過各種諮詢、行業研究來支持產業鏈供應鏈規避風險,同時金融自身能提供各種各樣的風險避險工具,通過金融工具防範風險,可以推動供應鏈產業鏈轉型過程中的可持續性。
金融在助力企業踐行ESG的過程中,離不開品牌的創新。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行基於綠色金融體系打造的碳普惠平臺——“中信碳賬戶”同期展出。作爲國內首個由銀行主導推出的個人碳減排賬戶,“中信碳賬戶”以科學方法計量個人碳減排量,實現綠色低碳行爲數字化、可視化、資產化和價值化,目前已支持全民開戶,累計實現17個金融場景和低碳消費場景的碳減排量覈算,積極引導社會公衆的綠色消費轉型。
據瞭解,中信銀行以“中信碳賬戶”爲載體搭建的“綠·信·匯”低碳生態平臺,攜手行業夥伴推出綠色消費體系,覆蓋綠色新能源、綠色出行、綠色回收、綠色閱讀等消費生活場景,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融入廣大消費者日常生活。目前,“綠·信·匯”平臺入駐成員企業已擴大至25家,實現低碳行爲數字化、資產化和價值化。
需統一ESG評價與估值標準
當前監管部門在推動ESG信息披露。今年5月1日,滬深北三大交易所發佈的《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正式實行,強制近450家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5月27日,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徵求意見稿)》,標誌着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建設拉開序幕。
銀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ESG監管政策不斷趨嚴,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正由自願披露逐漸向強制披露演變,ESG報告將成爲與財務報告同等重要的公司“第二張報表”。隨着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的逐漸統一規範,爲投資者提供了更加清晰和一致的評價框架,有助於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投資。目前披露存在的質量不高、信息可比性低和透明度不夠等問題必然會得到改善,非財務因素的重要性在長期來看越發重大,隱含企業競爭力、經營力、影響力等隱形價值,進一步激發資本市場對可持續投資的熱情。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劉珺指出,ESG理念要得到更廣泛認同,需要具有可信賴的確立依據和統一的確立標準,同時還要“行之有效”,能夠得到科學、客觀、準確的價值評估和驗證。其中,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能夠在解決ESG分歧和糾紛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可以增強ESG信息的透明度與可信度,爲確立並驗證ESG主張的實際效益與價值貢獻提供強有力的工具。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也指出,當前ESG評價和估值標準缺乏統一性,這一問題需要學者和政界等多方共同努力和溝通。“只有當定價基礎得到公認,相關工作才能擴大規模,產生規模化效應。”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