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慢 上海自貿區有壓力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3年9月29日正式掛牌,規劃在投資、貿易、行政監管、金融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期望自貿區先行先試,與國際接軌,並在未來複制、推廣至全大陸。其中,金融改革最終目標達成人民幣國際化,最受外界關注。

不過,在掛牌滿一週年之際,上海自貿區提出的各項成果主要表現在進出關便利化、簡化管理申請程序、提高效率等行政方面。

儘管被賦予最大期待,但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大步如何邁,至今仍不清晰。

上海市政府26日舉行自由貿易試驗區運行一週年記者會,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表示,自貿區已建立金融制度架構和監管模式、提出各類操作與規範文件、已批准成立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國際黃金交易中心。

但在滿一週年前夕,自貿區的「成果」已經引來不少批評。

路透中文網引述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上海自貿區的推進速度比市場預計的慢很多,特別是金融市場領域。若未來進展過慢,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雖然上海自貿區已公佈多項業務細則,但一位與上海自貿區相關的金融人士指出,實際執行仍有許多困難要突破,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可能比預期更緩慢。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視察自貿區時,也特別提到要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創新。

來自上下的壓力,自貿區一定感受得到。艾寶俊在26日的記者會上,就多次提到自貿區「雖有很大進展,但未完全到位,需要更多時間」。

上海自貿區預計3年內完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制度」任務,時間已經過了1/3,自貿區試行一週年評估報告擬在10月遞交。在多方關注及壓力下,自貿區的後2/3腳步能否更快,是這次試驗的成敗關鍵。10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