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健康》BNT校園開打 暈針、休克差很大 5招分辨

BNT疫苗校園開打,在施打後出現不適,到底是暈針還是過敏性休克,專家提供5個辨識方法立刻判別,也提醒4類運動在施打前後都暫時停止。(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恩主公醫院提供)

國高中校園從今(22)日起,陸續展開新冠肺炎BNT疫苗施打計劃。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往年流感疫苗施打時,也曾見到校園集體暈針的狀態,因此BNT校園施打期間,如何分辨注射後出現不適是暈針還是需要緊急處置的過敏性休克,指揮中心也提出關鍵識別方法。

●暈針與過敏性休克 從發生時間、身體反應、呼吸狀態、血壓心跳與皮膚看端倪

臺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施打疫苗後若是「馬上」出現頭暈目眩、噁心想吐、臉色發白、呼吸急促、胸悶等,大多都是暈針的現象。起因是對打針的心理壓力與恐懼感,轉化成身體的症狀,也被稱爲集體心因性疾病。不過的確也有人是因爲對針劑產生急性不良反應引發暈倒等狀況。

(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胸腔內科暨重症醫學黃軒醫師指出,暈針主要是因迷走神經反應而起,沒有生命危險;休克則主要是急性過敏反應,有致命風險。但兩者狀況類似難分辨,建議可從發生時間、身體反應、呼吸狀態、血壓心跳與皮膚狀態做初步判別。

迷走神經反應-暈針現象。(圖/中時新聞網陳友齡製作)

全身性反應-過敏性休克現象。(圖/中時新聞網陳友齡製作)

毒物專家招名威指出,相關調查資料顯示,施打BNT出現過敏性休克的患者中,大多曾對某些藥物(磺胺類、盤尼西林之類的抗生素)、食物(帶殼海鮮、蛋類、熱帶水果) 或是其他疫苗(狂犬病、流感等)有過敏史。

●施打疫苗前後 4種劇烈運動要避開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則是建議,施打BNT疫苗後有4件事不要做,包括劇烈運動、重訓、長跑、田徑比賽等。潘建志指出,年輕人施打疫苗後1周,應避免做出讓心臟負荷較大的運動,學校的體育課程也要適當安排。

●罕見不良反應心肌炎或心包膜炎 有這些狀況立刻就醫

一般而言,BNT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數天內消失,可適度冰敷,不要揉、抓接種部位。也可能有發燒反應(≧38℃),其它症狀包含頭痛、倦怠、畏寒、關節或肌肉疼痛,通常約48小時症狀能緩解。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接種mRNA疫苗後,極少數人可能產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英國的研究報告提到,12~15歲青少年接種BNT疫苗,第1劑的心肌炎發生率是百萬分之3~17。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臺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邱舜南表示,接種BNT疫苗後,只要出現發燒等不舒服症狀,即便症狀輕微,也不要做劇烈運動;接種完2周內,一旦出現胸痛、胸壓迫感、心悸、暈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等症狀,務必儘早就醫。

不過即使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症狀,一般在接受治療和休息後很快恢復,只是診斷爲心肌炎的患者必須先諮詢心臟科醫師,才能恢復運動和體育活動。同時也要補充適當水分、維持正常作息,儘量減少攝取含糖飲料及加工食品,都可以幫助降低發炎及副作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