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暖冬”成定局了?三大跡象已經出現了,大家要早做心理準備
今年的過年來的比往年早很多,也導致很多地方暑假提前到來了,這幾天很多地方都已經陸續公佈了中小學的寒假放假安排,基本都是在2025年元月份中旬就放假了。而在元月底就是春節了,所以距離過年也就沒多少時間了。
關於今年冬季,可以說已經過去了一大半了。而不少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那就是今年冬季大概率又是“暖冬”了。甚至有些人還說,今年是“暖冬”無疑了。那今年是“暖冬”成定局了嗎?農村的一些老一輩人憑藉多年生活閱歷,敏銳捕捉到三大關鍵跡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是今年的11月份和12月份較往年同期都要偏暖。這一點大家也應該印象深刻。回望剛過去的 11 月,記憶裡不再是呵氣成霜、手腳冰涼的畫面。不少地方陽光和煦,街頭銀杏依舊身披“金袍”,遲遲不願落幕;
而公園裡,老人悠然曬着太陽,孩童嬉戲玩耍,全然少了往年裹緊棉衣、縮手縮腳的狼狽。
溫度計上的數字更是直白,多地氣溫一路攀升,屢屢刷新過往 11 月的最高溫紀錄。
本應是冷空氣頻繁“刷存在感”的時節,卻暖意融融,讓人大跌眼鏡,這般反常,成了暖冬猜想的有力佐證。
其次,老祖宗流傳的俗語,也悄然應驗。今年冬至姍姍來遲,落在了月尾。只因在我國民間流傳着“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寒冷在二月”的說法,這句口口相傳的農諺,也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它仿若時光的預言家,暗示着後續天氣走勢。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冬至節氣在農曆月份的上旬,冬季就很冷。而在中旬,冬季就暖和。如果是在月下旬,冬季也暖和,可是在後面卻可能出現倒春寒,特別是在農曆的二月份的時候,還可能出現大的降溫,甚至是降雪的天氣。
而今年的冬至節氣,就是在農曆十一月二十一日,是在下旬。冬至的特殊節點,彷彿定下了冬季冷暖基調,月尾冬至,意味着前期熱量有所積蓄,冬天伊始相對溫和,可別被這表象迷惑,它還藏着“後手”——倒春寒或許會在來年二月殺個回馬槍,給毫無防備的人們來個措手不及。
最後還有一個跡象,那就是全球變暖的大環境。如今全球變暖不再是遙遠的學術名詞,而是真切影響生活的現實難題。
溫室氣體排放有增無減,冰川加速消融,海平面持續上升,連鎖反應下,冬季氣溫也裹挾其中,節節攀升。
一年高過一年的冬季均溫,像是溫水煮青蛙,悄無聲息卻又不容置疑地宣告:暖冬不再是偶然,正漸成常態。
也是因爲這三種跡象,所以多數人都認爲今年暖冬的概率更大了。然而,暖冬若來,農業首當其衝受其影響。作物生長如同嚴守時刻表的精密機器,溫度是關鍵“調節器”。
暖冬會打亂時令節拍,本該休眠的小麥、油菜,在偏高溫度下可能提前返青,消耗過多養分;花芽過早萌動,一旦花期撞上倒春寒,嬌嫩花蕊瞬間“折戟”,果園收成銳減。
另外害蟲也趁機活躍起來,暖溼環境成了它們滋生繁衍的溫牀,肆意啃食農作物,農藥用量攀升,農產品質量與安全面臨雙重考驗。
雖說當下斷言暖冬爲時尚早,但未雨綢繆總沒錯。即便整體偏暖,極端天氣也常來攪局,階段性大降溫隨時可能呼嘯而至。
農民們得加固溫室大棚,備好保暖物資;給牲畜添足飼料、修繕圈舍,抵禦突襲的寒冷。城市居民也別掉以輕心,衣櫥裡留幾件厚棉衣,以防氣溫驟降;家中備些常用藥品,應對換季流感。那麼,你認爲今年冬季是暖冬,還是冷冬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