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流感季52人亡有1共同點 專家點名「3C」釀禍

本流感季從10月至12月2日,已累積286例重症、52人死亡,雙雙創下10年同期最高紀錄,且死者皆未接種流感疫苗。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而年長者容易成爲疾病重症高風險族羣,打疫苗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方法,不同於幼兒有明確的疫苗接種時程,成人可能因爲沒有明確時程,加上「3C」而出現疫苗猶豫,專家呼籲,各界攜手幫助民衆深入理解預防接種的重要性,才能減少疫苗猶豫,實現疫苗對公共健康的全面保護。

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超過7萬人次,預估12月中旬進入流行期,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本流感季從10月至12月2日,已累積286例重症、52人死亡,雙雙創下10年同期最高紀錄,且死者皆未接種流感疫苗,預計疫情將在明年春節前後(1月下旬)達到高峰,屆時單週就醫人數恐超乎預期。

曾淑慧指出,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免疫保護力較差者如感染流感病毒,容易發生嚴重併發症,務必儘速接種流感疫苗,平常落實勤洗手及注意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防護措施。

針對成人的疫苗接種現況,美國、英國和澳洲等國,普遍有較完整的成人接種建議時程表,涵蓋不同年齡層和風險族羣的疫苗需求,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陳宜君指出,臺灣嬰幼兒疫苗接種計劃是全球優等生,和長期政策推動、明確接種時程、公費補助、醫界公衛及教育體系聯手等有關,如同樣的模式能用於成人,尤其針對流感、肺炎鏈球菌與帶狀皰疹等疾病,不僅能提升全民健康,還能減輕醫療體系負擔。

有些民衆會有疫苗猶豫的問題,GSK葛蘭素史克藥廠臺灣醫學部處長鮑鵬文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疫苗猶豫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響,分別是信心(Confident)、自滿(Complacency)與便利性(Convenient),統稱爲「3C」。

鮑鵬文說,「信心」指的是,民衆對疫苗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認知與信任不足,當疫苗相關的科學證據未能被清楚傳遞,或民衆對其瞭解有限時,往往會引發對接種的疑慮,甚至拒絕接種;「自滿」源自於對疾病威脅的低估、滿足於現況,一些人認爲自己罹患傳染病的可能性不高,或是低估了疾病嚴重性,因而對疫苗的重要性缺乏緊迫感與警覺性;「便利性」則涉及接種過程的可及性與執行難度。若接種點分佈不足、流程過於繁瑣,或是時間安排不符合民衆需求,都可能降低疫苗覆蓋率。

臺灣和英國的政府代表、學者專家及企業領袖,日前在「臺英創新與樂齡論壇」中,探討如何透過科技創新與健康預防,應對全球高齡化社會帶來的醫療、經濟和社會挑戰,論壇中討論健康介入、成人疫苗接種及保險創新等議題,展現跨部門合作在促進健康老化中的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