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最大的“陽謀”,毛主席的一篇文章,成爲了日本人的夢魘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大舉南下,一年時間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1938年1月,爲阻止日軍繼續推進,中國第五戰區部隊在司令長官李宗仁的指揮下,在以江蘇徐州爲中心的津浦、隴海鐵路地區,與日軍進行了大規模的防禦戰役。

起初,我軍利用有利地形、得當的指揮、以及有效的“運動戰”和“陣地戰”,取得了“臺兒莊大捷”等戰役。

後日軍調整了作戰計劃,從4月中旬以後,我正面防守的部隊陷入了被動。到了5月,爲保存實力,國軍決定放棄徐州,向皖南、豫南方向轉移。

徐州失守後,一時間國內上下人心惶惶,甚至很多國軍要員也發出了“中國要完了”、“武器不行”、“打不過日軍”、“不如投降保全人民生命”等言論。

針對此,蔣先生非常生氣。徐州被日軍佔領後,他才意識到日軍的野心是要吞併整個中國。

爲此,蔣先生在武漢集結重兵,做出了要與日軍來一個大決戰的決議。爲扭轉戰局頹勢,他還親自到陣前訓話,號召所有人誓與武漢共存亡。

而這時,遠在延安的毛偉人不以爲然。他認爲蔣先生的大決戰有些意氣用事了,還特意指出,“賭上國家命運的決戰堅決不要打”。

在毛偉人看來,日軍佔領徐州沒什麼大不了的。在他高瞻遠矚、遠見卓識的視野下,早看透了日軍的發展格局,也看到了“日軍必亡”的抗戰結果。

其實,自抗戰全面爆發以來,毛偉人一邊作出指示,號召部隊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一邊就在總結每次戰役經驗,思考國民抗戰的戰略方向。

抗戰之初,很多人看到日軍的先進軍械和強悍的戰鬥力,都心生退意,或者很多人放出“中國要完了”等言論,都是從根本上沒有認清抗戰的真相,也根本看不清抗戰的方向。

直到毛偉人偉大著作的出現,如一縷陽光穿透陰霾,給苦難的中國照進了光明。

那就是,毛偉人《論持久戰》的橫空出世。

《論持久戰》,是毛偉人於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演講稿。

因它正是誕生於徐州失守後,全民迷茫、失去抗戰方向之際,由此它的戰略意義極大,猶如一針強心劑,給軍民以力量、給部隊以鼓舞,給國人以信念。

《論持久戰》發表之後,當時距離延安最近,駐紮在延安附近的國軍將領傅作義首先得到消息。當他看完毛偉人的思想和觀點後,無不佩服得五體投地。

隨即,傅作義下發命令,讓其麾下的全部軍官學習《論持久戰》,要求務必學透、吃透。

與此同時,傅作義還將《論持久戰》的報紙文章,傳給了國軍的其他將領學習。

當時馮玉祥正在豫西、豫南地區進行視察工作,收到傅作義的文章後如獲至寶,他自掏腰包打印了幾千冊,見人就發。

還有,被譽爲“小諸葛”的國軍將領白崇禧,在看到毛偉人的《論持久戰》後,也發出了深深的感慨和讚歎。他驚呼:這纔是真正的軍事家寫出的戰略啊,這纔是克敵制勝的最高方針。

其中還有,1938年6月陳誠在給蔣先生遞交的,關於“武漢會戰”的作戰計劃中,也引用了“持久戰”的觀點,主張採用大規模的陣地戰以消耗日軍實力。

1938年7月,武漢戰役打響後,毛偉人特意命人致電蔣先生,勸告其靈活應對,保存實力,不應當全面大決戰。最後蔣先生結合“持久戰”論點,也做出了積極的應對。

對於“論持久戰”,蔣先生在看完後,深感折服,對身邊人親口說下了如下一段話:

在《論持久戰》的開篇,毛偉人就一針見血地駁斥了“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這兩種錯誤的觀點。

他指出我們的抗戰是正義的,是進步的,中國又是一個大國,只要軍民一心,一定不會亡。

縱觀《論持久戰》全篇,它將抗日戰爭的全進程分爲了三個階段:戰略防禦階段,戰略相持階段,和戰略反攻階段。

第一階段,戰略防禦,毛偉人指出也並不是一味地防禦,要以保存有生力量爲核心靈活的防禦。避敵鋒芒,消耗敵人意志,趁敵人疲軟之際進行小規模戰役,取得一定成果。

第二階段,戰略相持。偉人指出中國地緣遼闊,日軍一定會後繼乏力,此階段我們要儘可能地消耗敵人物資與人數,採用游擊戰與運動戰,與之周旋。

偉人的這一觀點,後來也得到了印證。文獻記載,日軍在佔領廣州、武漢、蘭州後,因這些城市都需要重兵防守,後期日軍已沒有多餘的兵力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了。

第三階段,戰略反攻。毛偉人指出,只要經受住了前兩個階段,就是中國發起反擊的時候。到了戰略反擊階段,日本侵略者進攻鋒芒不再,而且疲於防守,我軍可一舉拿下失地。

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我國剛剛開展戰略反攻沒多久,日軍就投降了。有學者分析說,要是日軍當時沒有立即投降,其付出的傷亡和代價要大得多。

要知道毛偉人的《論持久戰》,當時並不是秘密發行的,而是在報刊上大張旗鼓的發行的。

這樣一來,中國人看得見《論持久戰》,日本人同樣看得見。

如此一來,毛偉人的《論持久戰》就成了一場“陽謀”。日本人可以說是拿着教科書參加考試,結果卻還是一敗塗地。

據悉,當年《論持久戰》發表不久,日本高級官員也看到了偉人的思想和論點。對於此,日軍也進行了相應的戰略調整和部署。

如,1938年12月,日本陸軍司令部就針對我國的持久戰戰略,做出了《對華處理方略》等解決方案。其中指出,“適當進行各種工作,再加以部分作戰支援”。

對此,日軍在每佔領一個城市後,都會積極發展僞軍勢力,以從內部瓦解我方抗日。

但即便如此,抗日戰爭的整個過程,正如毛偉人預言的那樣,日軍過了高峰之後便開始走下坡路了。且每個階段呈現的戰爭狀態,也與《論持久戰》中描述的十分吻合。

讀者們,關於“論持久戰背後的陽謀”,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