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觀察|萬商雲集共商合作,進博會緣何備受青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舉行。本屆進博會共有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參加,其中186家企業和機構成爲七屆“全勤生”。

萬商雲集背後是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豐富的場景需求、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這些因素成爲外資堅定看好中國的重要原因。

海克斯康製造智能全球總裁Josh Weiss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市場在海克斯康全球戰略中佔據重要地位,中國區年產值佔集團總產值的三成以上。海克斯康在中國不僅是銷售市場,還是全球研發中心,中國本土研發的新設備及技術可以反向賦能全球其他區域。

在全球供應鏈日益複雜的背景下,中國也成爲外資確保產品和服務的全球競爭力的關鍵一環。海克斯康製造智能全球市場執行副總裁Emanuel Viklund對記者表示,海克斯康在全球50個國家銷售,並建有多個生產基地,因此集聚了各地的優質供應商,打造了全球的採購平臺。海克斯康中國可以藉助這個平臺,以較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好的質量。同時也積極建立中國的供應鏈,如三座標測量機,已經從早期的100%原裝進口發展到今天90%的中國製造,在這個過程中也將中國本土的供應商引入海克斯康全球的供應體系,爲其他工廠提供支持。

隨着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關的機遇也成爲外資關注的焦點。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表示,松下在中國全面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進程中,將繼續致力於立足中國本土的科技創新,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爲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貢獻。

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清零”、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落地、擴大服務貿易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正越開越大。

萬商雲集齊展風采

從數據上看,第七屆進博會創下多項紀錄。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到297家,創歷史新高。本屆進博會展示400多項代表性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組織39個政府交易團和4個行業交易團、共計780個分團到會採購,爲歷屆最多。

開放的中國是世界的機遇,進博會成了企業展示風采的重要舞臺,2024年是“領豐計劃”在中國的開局之年,借進博機遇,拜耳作物科學與各方共同見證了“領豐店0001號”的揭幕,並分享了“領豐計劃” 助力小農戶的初衷與“引領成長,助力豐收”的願景,助力中國農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拜耳作物科學大中華區總經理Alfonso Alba表示,領豐店幫助周邊農戶接觸到農業創新解決方案,實現“以少產多”。同時,領豐店也成爲拜耳賦能農戶的載體,讓農戶可以直觀看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前景。目前,拜耳已經佈局了50家領豐店,希望通過不斷努力,未來可以覆蓋到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和農戶,推動“領豐計劃”在華實現更好的發展。

七年來,中國持續擴大開放讓中國大市場成爲世界大機遇,進博會成爲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的生動寫照。作爲連續七年打卡進博會的“全勤生”,松下帶着新目標、新產品、新技術,聚焦新質生產力,讓“新”風拂過“四葉草”。

松下於1979年開啓中國事業,業務內容始終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目前,松下在中國東北亞地域擁有64家法人公司,事業規模擴大至全球整體業務的23%,員工人數達5萬名,其中近1萬名爲研發人員。健康智能住空間、移動出行、智能製造爲三大支柱事業。

例如,在移動出行事業方面,中國引領電動汽車市場,松下針對關鍵的自動駕駛、電動化、智能座艙等,強化元器件及解決方案對應能力。在中國設立了車載逆變器用薄膜電容和EV繼電器的設計團隊,打造立足於中國輻射全球的電動車三電系統快速迭代的創新產品。

進博會上,松下首次展出在廣州研發、生產的電動車空調系統關鍵部件——車載電動壓縮機,該產品採用輕量化材料和緊湊型設計,不僅減少振動和噪音,實現了寧靜舒適的駕乘體驗,還提升整車的能源效率,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的環保發展。此外,松下與豐田汽車合資、生產車載用鋰電池的大連泰星能源有限公司,目前1-3期工廠全部實現量產,佔地面積30.6萬平方米。研發中心已於2023年6月開始投入使用,目前正積極加大本土研發力度。

在硬件方面,從半導體制造設備不可或缺的高速、高精度伺服電機產品,到市場佔有率第一、可自動化操作的智能焊接機器人,以及貼片速度每小時達4.1萬次的貼片機等,越來越多的產品都在中國本土研發和生產。松下將日本最先進的藍光數據存儲系統業務轉移到數據量約爲日本五倍的中國市場,在大連研發、製造。進博會首展大容量藍光存儲,搭載一萬張500GB歸檔級藍光光盤,實現單機櫃5PB高密度存儲,提供安全可靠、綠色低碳、長壽命、低成本儲存解決方案,助力數據新質生產力發展。

中國正張開雙臂,爲世界提供更多機遇。今年,羅克韋爾自動化連續四年亮相進博會,聚焦中國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在此次進博會展臺上,羅克韋爾自動化作爲生產性服務業鏈主,充分鏈動起在數智創新、淨零價值和跨界生態方面的實踐成果,同時依託這三大引擎,匯聚生態合作伙伴,合力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持續激發新質生產力的蓬勃活力。

“作爲構建中國新發展格局、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進博會已成爲‘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窗口。”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石安對記者表示,“羅克韋爾自動化將匯聚更多跨界生態夥伴,聚焦解決產業問題及社會問題,進而持續賦能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今年,藉助進博會這一重要國際交流平臺,羅克韋爾自動化與戴爾科技集團、長春吉達自動化、深度智控、展灣科技、蘑菇物聯、明珞裝備等企業達成一系列戰略合作,共促智能製造產業的全面升級。同時,羅克韋爾自動化還聯合工業互聯網、能源、食品飲料等跨界生態夥伴,共同簽署智能運維Rockii 聯盟Power SI 戰略合作協議,以期加速推動各行各業的碳中和進程以及數智化轉型升級步伐。

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這爲在華外資企業開闢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也進一步堅定了外資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

全球合作“催化劑”

在萬商雲集之際,一系列論壇的召開也讓進博會成了全球在氣候、農業等諸多領域合作的“催化劑”。

在第七屆進博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全球氣候變局下的可持續貿易”分論壇上,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兼理事長、國務院原參事王輝耀指出,氣候變化已成爲人類面臨的緊迫威脅,並被視爲全球的首要挑戰。因此,推動全球貿易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全球綠色貿易規模持續擴大,中國已超過歐盟成爲全球第一大綠色貿易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產國,成就卓著。全球可持續貿易的發展需要各國加強合作,完善可持續貿易規則。

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雅克•德洛爾研究所(巴黎、柏林、布魯塞爾)協調員、巴黎和平論壇副主席帕斯卡·拉米(Pascal Lamy)表示,貿易旨在提升經濟效益,發展速度可快可慢,而環境保護則關乎地球的長遠生存,兩者的協調共存極爲複雜,需要精細的組織協調。爲更好地應對當前形勢,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貿易主體應承擔相應的環境責任;第二,應提升環境議題在WTO討論中的地位;第三,WTO應設立兼容性論壇,使環境問題成爲貿易方的重點議題;第四,需重新審視WTO的綠色補貼框架;第五,包括國際金融系統在內的國際體系也應考慮貿易與環境的關聯性。

在歐亞中心聯合主席、挪威前環境部長和國際發展部長、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Erik Solheim)看來,中國在全球綠色轉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沒有中國的參與,綠色轉型無從談起。由於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部分既定政策將得到延續,全球範圍內的貿易問題可能進一步凸顯。在此背景下,中歐應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多邊貿易機制和體系。具體而言,歐洲需認識到綠色競爭的良性本質,同時,中國市場也應更多地開放國際產品的進入,這不僅有利於企業發展,也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此外,中歐仍需重視與美國的合作,通過進一步完善多邊主義體系,使之更加成熟與綠色。

在中法建交60週年的背景之下,由法國駐華大使館、法國商務投資署、中國法國工商會聯合主辦的“法中商業氣候論壇”也在上海順利召開,該論壇以助力緩解氣候問題爲目標,着眼城市、海洋、工業領域脫碳行動的挑戰與機遇,彙集來自中法兩國的政府代表、行業專家及企業決策者,旨在通過經驗分享、話題探討,促進兩國在相關領域的積極交流。

中國法國工商會會長賀明(Rémi PAUL)表示,很高興與來自法國和中國的業內專家,以法中氣候論壇“邁向無碳未來:城市工業和海洋的脫碳戰略”爲主題,共同探討實現無碳未來的關鍵戰略。上海市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馬屹則強調:“當前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緊迫挑戰下,我們要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與會嘉賓一致認爲,技術創新是實現工業脫碳的關鍵。通過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嘉賓們還強調了數字化轉型在推動工業脫碳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智能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可以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推動工業領域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在農業領域,作爲今年進博會的配套現場活動之一,“中美農產品貿易合作論壇”旨在促進中美雙方的開放溝通與合作共贏,推動兩國在農業經貿領域的合作。

作爲全球的兩個農業大國,中美雙方在農業領域互補性強,尤其是在大豆貿易領域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根據美國農業部於今年2月發佈的《2024農業展望報告》,預計到2033/2034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量有望增至5810萬噸,相較2024/2025年度增長10.9%;而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將在未來十年持續增長,由1.041億噸增至1.383億噸。因此,大豆在中美農產品貿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供應鏈的穩定對兩國農業發展和經濟穩定具有戰略意義。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首席執行官蘇健(Jim Sutter)表達了對中美農產品貿易前景的期待。他表示:“歷史證明,農業往來是加強國際關係的重要因素,它不僅促進了國家之間的交流,也爲其他行業樹立了典範。美國大豆產業和其他農產品貿易組織一樣,與中國建立了豐富且積極的貿易關係。中國是美國大豆產業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我樂觀地認爲雙方間的貿易關係將保持下去並繼續發展。”

作爲連續七次參加進博會的“全勤生”,在本屆進博會上,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組織了數場大豆採購及合作簽約儀式,促成中美雙方產業合作伙伴取得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貿易合作;同時,協會還組織相關企業簽訂可持續美國大豆(SUSS)徽標使用協議。在展臺現場還可通過VR沉浸式體驗“親臨”美國大豆農場,考察作物生長狀況。

依託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一個個生動的“進博故事”不斷涌現。11月10日,記者從第七屆進博會閉幕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第八屆進博會新籤企業展面積已超10萬平方米,多方期待來年再赴“進博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