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數大學深陷財務危機,英國大學瘋狂自救,盯上了留學生
看點今年招生季,英國大學的似乎更積極主動了。根據UCAS公佈的25Fall第一輪數據,今年國際學生漲幅近千人。英國似乎正在敞開懷抱,擁抱全世界的國際學生,積極招生的背後,英國大學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
文、編丨Sherry
最近,2025 Fall早申的結果陸續出爐。不知道大家發現沒,今年不少英國大學早申放榜特別早,甚至有一些學校秒發offer,爲的就是搶先一步抓住“心儀學生”。
10月底,英國UCAS公佈了2025 Fall的第一輪申請數據。截止10月15日,UCAS共收到了73,720人的本科生申請,其中英國本土學生51,900人,國際學生21,830人。整體相較於24年多了990人,其中國際學生漲幅980人。
英國大學似乎正在敞開懷抱,迎接全世界的國際學生。積極招生的背後,英國大學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
首先,是簽證問題。近兩年,爲降低淨移民數量,英國政府頒佈了一系列規定,爲留學簽證“層層加碼”,英國的留學籤不好拿了。
11月28日,英國政府公佈了《年度簽證數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今年英國內務部共簽發392,969 份學生簽證,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
其次,日益嚴重的財政壓力更是讓不少英國大學“喘不過氣”。過去幾年,英國出現大學合併、倒閉的新聞,也都被報道過,最近,校長坐商務艙出差也鬧上了新聞。
據BBC報道,英國鄧迪大學原校長Iain Gillespie教授去年從愛丁堡往返中國香港工作時乘坐了商務艙,花費了4,723 英鎊,整趟旅行約花費7000英鎊。
他們原計劃還預訂了商務艙機票前往中國和迪拜,費用超過 8,300 英鎊,後被取消,並重新預訂了成本更低的高級經濟艙機票。
即使去年的香港之行,Iain Gillespie教授等人爲學校帶來了機票10倍的收入和捐款,但這似乎並沒有辦法平息大學裡普通職員的“怒火”。目前,Iain Gillespie教授已經辭去了鄧迪大學的校長等職務。
英國大學,招不到學生了?
談到英國大學,英國G5可謂是長期處於世界領先位置,另外,王曼愛華這幾所英國頂尖院校也常常被大家津津樂道。
而當外面物價飛漲時,英國本土學生的大學學費,竟然已經7年沒有漲價了。
自2017年以來,英國本地本科學生的學費一直爲9250英鎊/年,約合人民幣8.6萬/年,但明年9月開始,這類學生在英格蘭上大學,學費將上漲到9535英鎊,約合人民幣8.8萬/年。
漲價原因很簡單,不少英國大學的財務真的撐不住了。
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監管機構“學生事務辦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近期發佈的年度報告,2023-2024學年預計將有40%的英國大學出現財政赤字,其中43所學校已經連續第三年財政虧損。
學生學費一直是英國高校運營的主要資金來源。這些年,占人數大頭的本地生學費沒漲,總體入學人數也一年不如一年,大學一直入不敷出,很難維繫。
一方面,是英國本土學生有點不太願意爲大學買單了。根據UCAS數據,截至2024年1月,24年共計有479210英國本地生遞交本科申請,申請量已經連續兩年下滑。
其原因無非是居高不下的物價和低迷的應屆生就業率。
2021年之後,英國通脹率持續上漲。2022年10月,英國通脹率一度達到11.1%的峰值。此後,英國通脹率雖有回落,但也長期超過英國央行設定的2%的“安全線”。物價一路飆漲,居高不降,這意味着在英國讀書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雖然英國本地學生可以申請貸款,但面對坐火箭般的物價,只能說杯水車薪。
英國本地學生Adelaide Coupland目前是利茲貝克特大學時尚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她獲得了英格蘭最高額度的學生貸款,扣除每年9250英鎊的學費和6800英鎊的房租後,每個月能用到的貸款額度只有不到300英鎊。
“公交車費剛剛漲了50 便士。我每週去4天學校,所以一個月光是坐公交車就要花掉50多英鎊。”Adelaide有一本記賬本,仔細記錄着自己的每一分支出。她還同時做了好幾份零工,只有合理規劃財務,才能讓自己勉強生存下去。
另外,應屆生在英國找工作也越來越難。
根據英國權威機構High Fliers Research發佈的《2024年英國畢業生就業市場報告》,2023年招聘的畢業生人數下降了6.4%,超過3500個畢業生崗位被削減,近一半的頂級公司減少了畢業生招聘數量。
大部分務實的英國人並沒有什麼學歷濾鏡,大學便不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2021年,中國留學生Gabby來到英國讀高中。
面對高中畢業後,同學們的選擇這件事,Gabby告訴外灘君:“我之前一直以爲大家高中畢業之後會順其自然讀大學,但在英國好像不是這樣,大家對大學的‘執念’好像沒有國內那麼深。我很多高中同學畢業後,選擇讀了職業學校,擁有一項技能後,其實未來在英國更好就業。”
與此同時,國際生沒能補上這個缺口。
就說學費,國際生的學費本就比英國本土學生高好幾倍,而且還連年漲學費。相比本土學生上漲的毛毛雨,國際生學費漲得厲害得多。像G5這樣的頂尖名校已經連年提高學費,部分熱門專業的學費已經突破了40萬/年。
而自從英國脫歐後,歐盟學生對漲學費就很敏感了。因爲他們開始被視爲國際留學生以前,他們的學費上是享受英國本土學生待遇的,這直接導致歐盟學生數量持續減少。
截至2024年1月,歐盟國家只有19890名學生向英國大學遞交了本科申請,申請量持續下降。
而歐盟外的國際學生招生量增幅也逐漸放緩。23年與去年同期相比,非歐盟國家留學生數量上漲3820人,到24年這個漲幅數字只有1430人。
其中,來自印度和尼日利亞的國際學生人數陡降,直接原因就是英國政府今年頒佈的一系列簽證限制政策。
包括移民諮詢委員會(MAC)將開始審查PSW畢業生簽證,畢業前學生簽證不能轉爲工籤等。未來還將加強工籤審查,限制企業招募海外員工,留學生留英就業更加困難。
這“重創”了那些想帶着家眷留在英國的留學生,印度和尼日利亞國民的留學生人數在最近一年分別下降了 31% 和 62%。以至於今年中國獲得英國留學簽證的人數反超了印度留學生。
再額外說說中國留學生,形勢相對平穩些,但面對的問題同樣逃不開:
國際生該漲的學費逃不掉,生活費也蹭蹭上漲。除了房租上漲的速度離譜,其他日用品的價格也像“溫水煮青蛙”。
中國留學生Gabby告訴外灘君:“前兩年的時候,我每週去一次超市買牛奶,就發現每週牛奶的價格都不一樣。隔幾個月回頭想想,牛奶的價格已經漲了一大截。”
還有今年英國有城市宣佈破產,甚至歐洲還爆發了幾起暴力事件,生活環境的變化也讓人感到一些不安。
加上歐洲近年來在研究生申請時也頻頻出現“卡簽證”的問題,且不說畢業後找工作,現在有些留學生爲了有學可上,都一個頭兩個大。
中國留學生和英國大學的關係,算是不溫不火。
除了靠學費賺錢,英國大學的其他資金來源也很匱乏。英國政府對每個學生的高等教育支出低於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在科研方面,英國的資助機構只承擔80%的成本,剩下的部分由大學自行負責。在其他國家,私營部門在科研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在德國、瑞士和荷蘭,有近四分之一的科研來自於與行業的合作,而在英國這一比例只有10%。
另外,英國脫歐的影響不侷限於歐盟學生數量的減少,同時也切斷了歐盟的資金渠道。儘管英國現在已經重新加入了歐盟的科研與創新資助計劃:地平線歐洲(Horizon Europe),但其成員身份的不確定性已經干擾了科研工作。
所以,學費沒漲、招生量一年不如一年、其他資金來源匱乏,英國大學收入長期堪憂。
在通脹的大背景下,爲了保證高標準的教學質量,大學運營的成本卻日漸拉高。最近,英國政府在《2024年秋季預算案》中宣佈上調僱主國民保險金,更是給了不少英國大學“致命一擊”。
英國大學,節流開源兩手抓
面對這次財務危機,英國大學出現了兩個極端。對於頂尖院校來說似乎影響不大,他們“略施小技”,還是可以度過這次危機。比如有些學校選擇稍微超發一些offer,增加入學人數。
牛津大學高等教育教授西蒙·馬金森Simon Marginson表示,核心原因是通貨膨脹,歐盟資金流失,以及隨着中國與西方關係日益緊張而對中國留學生市場前景不確定性的“三重打擊”。但英國的G5高校則通過留學生擴招、留學生學費上漲、開設新校區和新專業等方式,呈現出經費充足的境況。
高中畢業後,Gabby選擇了華威大學繼續深造。她告訴外灘君:“學校有沒有降低具體的招生要求,其實我並不是很清楚。但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學校裡的人比之前多很多了。我現在去圖書館學習,如果不是很早去,基本上佔不到位置。”
“另外,學校好像也沒做好準備似的,有時候400人的課程會安排到300人的教室裡,去晚了沒座位,只能去隔壁看書。”
但對於普通大學來說,問題嚴重得多。頭部大學靠超發offer等利好信息,吸引了更多學生申請,等於搶走了一部分可能會申請或去普通大學的學生。
根據《衛報》的報道,在此情況下,有些大學爲了勉力維持入學人數,不得不降低一些招生標準。有的大學甚至嚴重到即使降低標準,也無法錄取到足夠數量的學生,學校運轉日漸吃力。
情急之下,負債累累的英國大學開始行動了。
第一步就是官宣“裁員”。據THE(Times Higher Education)預測,截至今年年底,英國大學裁員人數將達到10000人。
目前,英國多個大學已經陸續官宣了“裁員計劃”:
今年5月,當時的東英吉利大學面臨4500 萬英鎊的赤字,近400名員工接受了自願遣散計劃。年末預計繼續裁減 170 個全職職位,以節省 1100 萬英鎊;
11月底,埃塞克斯大學計劃裁員200 人,以解決本財年約 2900 萬英鎊的資金缺口,裁員將在三年內完成。
大學裡一些學院和課程也因爲招生數量不足,將面臨關停的風險。
首先面臨重創的就是人文類課程與語言類課程。
坎特伯雷基督教會大學也因財務壓力,英語文學及大部分語言課程將不再招生;肯特大學計劃逐步淘汰哲學、新聞學、藝術史等學科;中央蘭開夏大學也在考慮取消一些語言類課程。
另外,一些理科課程也並不樂觀。赫爾大學就因“招生數量不足”的問題,正在計劃關停化學系;阿斯頓大學也在計劃重組多個學系,計劃涉及化學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以及數據科學相關專業。
節省開支的同時,英國大學也開始想辦法賺錢。明年漲學費可能只是第一步。
英國財政研究所表示,如果英國政府繼續按照RPIX 通脹指標每年提高學費,按照目前的預測,到2029-30年,英國本土學生的學費上限可能達到10,680英鎊。這個數字,與2017年的學費將相差1430英鎊。
根據學校與專業不同,國際學生的學費也會上調。例如,帝國理工官網規定,非英國本土學生的學費將根據前一年4月到開學當年3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平均值逐年調增。這意味着,隨着英國通脹率的上升,未來每學年的學費可能都會上調。
另外,英國大學也比以往更加重視招生。
比如增加早申輪次,比以往更加痛快地給offer。甚至有學校看到學生在UCAS裡提交申請後,幾乎“秒發”offer。雖然英國大學的offer一般是“有條件錄取”,需要學生高中畢業大考拿到足夠的成績才能入學,但早早發出offer,也是一種表示。
還有的大學提供一些直擊學生痛點的項目。例如,英國著名羅素集團中的曼徹斯特大學、利茲大學、南安普頓大學等均開設了“三明治課程”,本科爲期3年,1年在校就讀+1年企業實習+1年在校就讀。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可以學習專業知識,還可以積累工作技能,提升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力。
在英國政府宣佈一系列學籤限制政策後,許多英國大學都表示不希望流失國際生。他們增加宣講的場次,擴大宣講範圍,有的“三明治課程”項目國際生也可以申請。
部分學校也將嘗試對海外學生降低錄取門檻。據《衛報》和《金融時報》等英媒消息,約克大學已經準備採取“更靈活的方式”錄取成績低於預期的海外學生。約克大學發言人表示,按規定本科生申請者的A-level成績要求應該是A等級,但校方準備錄取一些國際本科申請者,他們的A-level成績可以是B或者C等級;研究生的錄取要求也將放寬至2:2學位。
除了適當降低成績的要求,約克大學已經決定降低所有院系和項目對於海外學生的申請費用。
如果這些手段都不奏效,可能部分英國大學將在未來面臨倒閉風險。
留學越來越需要
合理規劃和預期管理
英國一直是中國留學生的一個重要方向,特別是疫情之後開始興起的英美雙申、多國聯申策略,一直延續了下來。
2019年時,中國內地學生獲得英國簽證的數量就已經超過10萬人。即使帶口罩的那幾年,英國的留學熱度都沒有減退。
如今,各國形勢一直在變化,留學更加考驗家庭的資源管理、教育預期、長期規劃等方面了。
首先,經濟方面的準備是自然的。
英國本地生學費漲價的新聞,其實根本刺激不到留學生,因爲留學生學費漲價已經是家常便飯。
學費貴,生活費更不便宜。就拿生活費的重頭房租來說,根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 和住房慈善機構 Unipol 的研究,除倫敦和愛丁堡地區,平均年租金從 2021-22 年的 6,520 英鎊上漲至 2023-24 年的 7,475 英鎊。
此外,留學的預期管理也比以往更加重要。
2023年,英國大學和學院招生服務中心的專家,以及許多英國大學的管理人員曾表示,英國的頂尖大學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漸拒絕越來越多的英國學生,轉而招收更多國際生。
去年6月,英國政府頒佈了全新的“國際教育戰略”,表示將在未來致力於維持每年至少接待60萬名留學生。
這些信號無疑是利好留學生的。不過,大多時候,學校也只能爲學生考慮到在校幾年的事。往後的人生怎麼過,還是要自己多考慮。
比如英國政府工作簽證和學籤轉工籤的難度越來越大。在英國畢業後想留英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兒;
英國海歸回國想進大廠也不再容易。不少國內的大企業HR將留學生院校檔次進行了劃分,例如,牛劍對標清北,王曼愛華對標國內985,如果院校排名跌出了QS前100,那待遇只會更尷尬。
如今,國際政治形勢變化很快,受各國政策、經濟形勢變動,想要送孩子出國深造的家庭還是要做好長期奮鬥的準備。
不過,也不必過於緊張焦慮,孩子紮紮實實搞好學習,家長提升信息獲取與信息甄別的能力,做好預期管理,海外留學生活依舊會成爲孩子一段難忘並充滿收穫的人生經歷。
參考文獻:
(上下滑動瀏覽)
1.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of highereducation providers in England: 2024;OFS
2.University job cuts to hit 10,000 byyear end' despite fee rise;THE
3.The GraduateMarket in 2024;High Fliers Research
4.University tuition fees rising to 9,535 pound in England;BBC
5.lmmigration system statistics, yearending September 2024;GOV.UK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