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流浪的人 鄭勝允投身街頭精神醫學

北市聯醫鬆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鄭勝允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遊民是社會中的弱勢,因沒有選票,鮮少有政治人物投以關注。數年前,時任臺北市長一句「遊民洗乾淨了就變成遊客」,引發社會轟動,但也促成了臺灣街頭精神醫學的推動,北市聯醫鬆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就是將街頭精神醫學系統化的第一人,將弱勢族羣視爲一生的服務對象。

鄭勝允在醫學中心擔任實習醫師、不分科住院醫師期間,院方爲爭取國際醫療評鑑而陷入焦慮,他開始省思醫師的價值,於是離開了當時那座白色巨塔,轉而服務弱勢族羣,來到了臺灣精神醫學的大本營—鬆德醫院。

「從醫院座落於寧波公墓旁就可以得知,我們家的病人相對弱勢,來醫院得爬坡、經過墓地」。鄭勝允說,股神巴菲特說過他這輩子最棒的事就是中了出生樂透,生在美國一個重視教育的家庭;反過來說,精神病患則倒楣地被分到了有問題的基因,生在了弱勢家庭,註定與疾病爲伍。

數年前,時任臺北市長視察艋舺公園時的一句「遊民洗乾淨了就變成遊客」,引發社會轟動,但也促成了臺灣街頭精神醫學的進展。由於有些遊民都有些精神疾病,北市府於是將解決遊民問題的任務交給鬆德醫院。剛升上主治醫師的鄭勝允接受差遣,進入遊民收容所「圓通居」看診,後也常在寒流、大雨等天氣探訪棲宿在街頭的遊民,在他服務的遊民中,有酒癮、藥癮者,也有思覺失調症患者,其中不乏病情穩定後重新找回工作能力,離開收容所的正面故事。

「如何對待遊民,反映的是這座城市、國家的道德底線」。鄭勝允說,如政治人物對遊民的政策是驅趕,那就只是「眼不見爲淨」,難保哪天驅趕、強拆的對象,會變成平民百姓。遊民是社安網的最後一個破洞,他期許自己能繼續從事街頭精神醫學,把因精神疾病而流浪的人接住,希望政府能重視這羣弱勢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