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巴比妥檢驗報告」被證實散佈錯誤訊息 毒物專家招名威道歉了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圖/取自「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粉專
臺灣事實查覈中心昨證實網傳「孩童巴比妥檢驗64後面的(-)不是陰性,而是代表應該零檢出」說法錯誤,64數字後的(-)就是陰性的意思,此(-)並不是如網傳所稱,是指體內不應該有。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戴瑋姍、招名威教授毒理威廉的臉書貼文,也都被臉書官方認證是「不實資訊」。對此招名威稍早也在臉書發6點聲明並道歉,但也籲別認爲陰性就安全。
新北幼兒園喂藥案有幼童驗出巴比妥,招名威6月14日拿着一份檢驗報告,並在臉書寫下,解析一下孩童巴比妥檢驗64後面那個(-)是什麼意思。很多人認爲那個負號是陰性,「不對!」,那是代表這個化合物應要「零檢出」,就像後面一個欄位既使是參考值,裡面跑出來也不是數值,仍然是一個(-),因這個化合物根本就不該出現在身體。這是基本的毒物篩檢,數值很精準,哪裡來的僞陽性僞陰性?
招名威6月14日拿着一份檢驗報告,並在臉書寫下,解析一下孩童巴比妥檢驗64後面那個(-)是什麼意思,不過遭臺灣事實查覈中心證實爲假消息。圖/翻攝自招名威臉書
不過卻被臺灣事實查覈中心證實爲錯誤訊息,臉書引用檢測巴比妥酸鹽類的免疫尿液初步篩檢報告,錯誤解讀(-)不是陰性,也錯誤理解毒物篩檢不會有僞陽性,是對檢驗法和檢驗報告的錯誤解讀,爲「錯誤」訊息。
招名威說,當時與幾位專業醫檢師朋友討論過,都認定(-)是代表零檢出,造成社會大衆誤解深感抱歉。然而,陰、陽性僅能代表藥物在體內留存的有效濃度多寡,無法表示是否曾有接觸。
招表示,對於孩童體內,任何毒物檢測(撇除尿液初篩),一般期待都是零檢出,才能證明短期內不曾接觸過。
招認爲,查覈中心內文所指,正常狀態下人體內不應該有巴比妥,期待是「零檢出」,但實務操作上,儀器檢驗都會有其偵測極限,只要低於偵測極限就測不到,因此檢驗報告顯示爲「未檢出」,而不是「零檢出」。
巴比妥對於孩子的傷害真的很大根本就不該被檢出,但各界似乎認爲陰性就是安全,失去焦點了。宜蘭現在有利他能、高雄有巴比妥,這麼多個案,是時候該徹查了。
招說,「質譜儀」的檢測是藥物定量分析的黃金標準,請相關單位做質譜儀檢測,達到期待的零檢出。他也是孩子的爸爸,請大家正視遇到的問題,看到他們有的臨牀症狀,這纔是真正現實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