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自留地" 爭議"含私量" 基金專戶盛宴誰上桌

8398.94億元,這是基金公司專戶業務“頭把交椅”的月均管理規模,位居第二的基金公司專戶月均管理規模則驟降至3810.28億元。這就是當下,基金公司專戶業務“斷崖式”的競爭格局。

近日,隨着基金公司上市股東的中報披露,基金公司專戶業務的更多細節得以顯現。誰在發力專戶業務、專戶業務利潤水平如何等關鍵信息浮出水面。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專戶業務雖然已成爲部分基金公司重要的生存技能,但是對於業務的組織架構、客戶情況、發展計劃等,基金公司大多諱莫如深。專戶業務成爲公募基金髮展的“隱秘角落”。“公募基金首先姓‘公’,私募資產管理業務就像是公司的一塊‘自留地’,其中的玩法比較靈活自主。”一家基金公司高管李鑫(化名)表示。

斷崖式競爭格局

“基金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是指基金公司非公開募集資金或者接受財產委託,設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並擔任管理人,依照法律法規和資產管理合同的約定,爲投資者的利益進行投資活動。”這是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在介紹公司專戶理財業務時所展示的材料。

基金公司上市股東最新披露的中報,透露了公募基金專戶業務的最新情況。

中國證券報記者查閱基金公司上市股東中報發現,對於基金專戶業務的信息,各家上市股東披露的項目內容、詳細程度等指標,差異性較大。

部分基金公司的上市股東直接披露旗下基金公司專戶產品的數量和規模。例如,民生銀行中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民生加銀基金管理私募資產管理計劃58只,管理規模345.4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9.00%。方正證券中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方正富邦基金管理私募資產管理計劃35只,資產管理規模162.5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0%。第一創業中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創金合信基金設立並在存續期的產品640只,其中私募資產管理計劃545只,證券投資基金95只。創金合信基金資產管理業務情況詳表顯示,公司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受託管理資金總額爲7887.82億元,比上年末的7529.34億元增長4.76%。

還有部分基金公司的上市股東僅披露基金公司在管專戶產品的數量或是規模。

例如,財通證券中報顯示,截至6月末,財通基金專戶規模536億元。華泰證券中報顯示,南方基金非公募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7443.37億元;華泰柏瑞非公募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210.36億元。中信建投和東吳證券的中報則分別顯示,中信建投基金的專戶產品及其基金子公司的專戶產品管理規模合計201.94億元,較2022年末減少56.21%;東吳基金專戶資產規模22.98億元。

除此之外,部分基金公司的專戶規模情況,則需要通過總規模和部分業務規模之間推算得出專戶業務的大致規模。不過,這樣的計算,在準確性上已經存在不小的偏差。

通過上述部分數據可以看到,各家基金公司的專戶業務,無論從產品數量還是從規模上來講,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的剔除養老金的二季度基金管理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則顯示,在專戶業務上,行業公司已經形成“斷崖式”競爭格局。

中基協數據顯示,二季度基金管理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排行榜上,創金合信基金以8398.94億元的月均規模居首,其後的建信基金的月均規模則“斷崖式”驟降至3810.28億元,兩者差距超過4500億元。第3位到第5位則集中在1900億元至2000億元,分別是易方達基金的1987.11億元、博時基金的1976.42億元和平安基金的1935.27億元。另外,二季度專戶月均管理規模在千億元以上的基金公司還有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融通基金、匯添富基金、鵬華基金、華夏基金和睿遠基金。

除了“斷崖式”的競爭格局以外,可以明顯地發現,這一排行榜與投資者認知的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格局大相徑庭。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等公募非貨管理規模排行榜上的“領頭羊們”,在專戶業務上,變得不那麼耀眼了。

專戶業務回報幾何

儘管統計口徑有所差異,但是,一些“腰部”基金公司在專戶產品上的逆襲一目瞭然。

其中,最爲突出的是創金合信基金。第一創業中報顯示,創金合信基金在年中管理着545只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受託管理資金總額爲7887.82億元。中基協數據顯示,公司專戶月均管理規模大幅度領先全行業,兩者互爲印證,顯示了創金合信基金專戶業務的“一騎絕塵”。

那麼,專戶業務的利潤率水平如何?

第一創業中報顯示,上半年,創金合信基金的營業總收入爲4.94億元,營業利潤爲1.66億元,淨利潤爲1.26億元,據此計算,其淨利潤率約爲25.51%。

第一創業還有一家參股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銀華基金。第一創業中報顯示,銀華基金上半年的營業總收入爲17.42億元,營業利潤爲4.53億元,淨利潤爲3.51億元,據此計算,其淨利潤率約爲20.15%。

銀華基金在2022年末的資產管理總規模超9000億元(含子公司),而在今年二季度末,創金合信基金受託管理資金總額約8960.26億元。可以看到,創金合信基金上半年的營業總收入、營業利潤、淨利潤明顯小於銀華基金,不過,其淨利潤率卻高出銀華基金超5個百分點。

華泰證券中報也透露了南方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上半年的營收情況。報告顯示,上半年,南方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5.21億元,利潤總額爲13.01億元,淨利潤爲9.85億元,據此計算的淨利潤率約爲27.98%;華泰柏瑞基金同期實現營業收入8.16億元,利潤總額爲3.10億元,淨利潤爲2.37億元,計算可得其淨利潤率約爲29.04%。二季度末,南方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合計18832.37億元,其中,非公募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7443.37億元;同期,華泰柏瑞基金的管理資產規模合計3559.02億元,非公募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210.36億元。數據顯示,華泰柏瑞基金的非公募業務管理規模遠小於南方基金,其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淨利潤等數據也明顯小於南方基金,但是其淨利潤率略高。

“創金合信基金和銀華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和南方基金本身在業務和產品結構上的差異性就很大。兩組對比數據也不能說明專戶業務的利潤率水平是否顯著高於公募基金業務。但是,專戶業務的費率靈活性更大,相應的,公司付出的資源也會有大有小。”李鑫說。

光大證券曾在2021年做過公募專戶費率的抽樣研究。研究報告指出,公募專戶產品的管理費率設定較爲靈活,並且浮動業績報酬也比較多樣。其主要的結論爲:定增類投資策略較爲簡單,費率較低,一般爲0.1%-0.3%,並且不設有浮動業績報酬;固收類公募專戶產品的固定管理費率爲0.3%-0.6%,設置了浮動業績報酬的策略居多;混合類和股票類公募專戶的固定管理費率的彈性較大,範圍爲0.5%-1.5%不等,另外浮動業績報酬也有數種計提方式;另類投資類產品固定管理費率爲1.5%,並有浮動業績回報;投顧類專戶產品管理費率較低。

“專戶業務的收費,近年來整體變化不大,而且優質管理能力的議價能力事實上是提高的。不過,行業內現在對專戶資金的競爭也很卷,讓利做業務的情況大有人在。”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分管市場體系的副總經理表示。

“隱秘角落”需要更多“陽光”

記者發現,專戶業務確實是近年來公募機構重點拓展的方向之一。特別是在2020年4月監管爲基金經理“公私兼營”打開閘門後,專戶管理成爲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重要進擊方向。

如今,大量的基金經理“公私兼營”。例如,中歐基金葛蘭在二季度末還管理着1只規模約爲3.27億元的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嘉實基金姚志鵬在管理211.96億元規模的公募基金以外,還管理着1只2600多萬元規模的私募資產管理計劃。

不過,對於公募基金“含私量”,特別是部分公募基金公司主業偏廢、“含私量”飆升的情況,行業人士也有不同的見解。

“公募姓‘公’,如果公募基金公司過於偏廢做專戶業務,那就偏離了行業的初心。有一家同行公募產品幾乎歸零了,但是專戶規模還相當可觀。”李鑫說。

一位網絡平臺基金投資的“意見領袖”更是直指,過分倚重專戶產品的發展,公募基金公司可能存在道德風險和合規風險。“優質的投研資源如何分配?會不會有基金公司將優質投研資源集中到專戶業務?這些容易產生道德風險。公募基金的持倉和專戶產品的持倉,如何保持獨立?會不會有利益方面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這是合規風險的源頭。此前也有專戶理財捲入‘老鼠倉’,有定增專戶更是深度參與定增項目的違規操作,風險不得不防。”這位行業人士表示。

事實上,上述問題目前僅依靠公開信息無法得到很好回答。以專戶產品和公募產品的持倉會不會有利益衝突這一問題爲例,目前查閱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等資料,能看到部分專戶產品的持倉情況,但是因爲是低頻次、“低顆粒度”的信息披露,無法與公募產品的持倉做有效比較。

“我們是在監管允許的範圍內,合法合規地開展專戶業務,我們有嚴格的信息隔離和防火牆制度。”一位專戶投資經理告訴記者。但是,這位投資經理也明確表示,自己能夠掌握的信息有限。“專戶產品的信息披露要求較低,而且公司也會隔離不同投資團隊和投資經理的信息,因此,每個人掌握的僅是有限的一部分信息,我只能看到一部分的資方和一部分專戶產品的投資策略、費率設置等。”

“斷崖式”格局之下基金專戶的“隱秘角落”,還需要更多的“陽光”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