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機風波 美不澄清疑賴論
(圖/總統府提供)
副總統賴清德此次過境美國,美方接機規格低於以前的副總統吳敦義、蕭萬長,也低於賴清德上次過境,美方有無刻意降低接機規格?外交部說:「總統與副總統出訪過境安排均有長期慣例,這次賴副總統也不例外。」此說法沒有錯,陳建仁任副總統時過境美國,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薄瑞光也沒接機,接機的是執行理事唐若文,當時陳建仁晚上抵達紐約,隔天一早就離開美國,這段行程極短且安靜。
但總統府反擊藍營時宣稱臺美關係各方面都勝於國民黨執政,這就值得商榷。蕭萬長任副總統時2011年過境美國、吳敦義任副總統時2012年過境美國,都是理事主席薄瑞光接機,規格就高於陳建仁與賴清德此次出訪。
比起當年薄瑞光缺席接機,現任AIT理事主席羅森伯格是否現身,更具政治意義。羅森伯格與她的前任們不一樣,薄瑞光、莫健都是自外交位置退休一段時間後再任職AIT理事主席,而羅森伯格的前一個職務是總統特別助理兼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中國暨臺灣事務資深主任,美國現任國務卿布林肯當副國務卿時她是幕僚長。薄瑞光任AIT理事主席時61歲,莫健任職時63歲,而羅森伯格現年40歲;薄瑞光、莫健扮演儀式性角色,送往迎來,不是AIT實際事務的處理者,羅森伯格則是總統親信,掌理AIT不是讓她休息的酬庸安排,這點從她6月專程來臺拜訪各黨總統參選人就可看出。
若美方有心澄清「疑賴論」,賴清德抵美時間往前一點、往後一點,皆仍有伸縮空間,美臺若真接合無縫,羅森伯格得以設法不缺席,甚至讓賴清德有更長的停留時間。媒體認爲羅森伯格是順勢不接機,以私人理由給了賴面子,這懷疑有其道理。
更該關注的是美方對賴清德的控管,他出訪前中國大陸就有智庫明確指出,美方對賴的禮遇不會升級且不會滿足賴的期待,這個來自美國與大陸1.5軌參與團隊的消息,把哪裡可去、哪裡畫了紅線清楚標出。賴清德現已踏上美國東部,行程印證了此訊息的權威,也符合日前美方官員向《金融時報》放話「疑賴論」的舉動。
疑賴論不是要阻止賴清德當選,而是擔心賴清德當選後會拖累拜登政府,這點《金融時報》寫得頗清楚,可惜民進黨不懂轉圜,拚命否認疑賴論,睜眼說瞎話愈辯愈糟。民進黨應該將疑賴論詮釋爲:正是賴清德有望當選,所以美國要控管。
2024年是美國大選年,美國內部政治,包括金權金流、政黨鬥爭、經濟發展,都關鍵性地決定美國對外關係,拜登政權首要任務是預防危機、控管危機,拜登必須隨着美國民粹起舞炒作反中情緒,但又不能讓美中關係失控影響美國經濟,特別是區域局勢若激烈震盪將會讓拜登蒙受無能的指控,美國必須控管臺海局勢,雖然臺灣仰美鼻息,但美國孤掌難鳴,一定得借重中國大陸,陸美聯手管臺灣,是美、陸1.5軌釋放的訊息。
關鍵動向從羅森伯格的言行可以看出端倪。美國很大,世界更大,拜登太忙,臺灣有幾個總統參選人他未必清楚,而布林肯在去年8月前沒體會過中國大陸的硬實力,對臺的管控決策由白宮、國務院中高階官員共同決定,比羅森伯格高一點的官員最具關鍵性,而表現出來就是羅森伯格的實際作爲,羅森伯格不接機、來臺與總統參選人談,代表美國在臺協會除了由臺北辦事處當傳令兵以外,也加強了對臺工作的協調力道,這點美方已有清楚訊息丟給中國大陸,臺灣官方不可能不知道。
(作者爲東吳大學華商研究中心諮詢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