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去年奪400多條人命 專家:共食、唱歌都可能傳染
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疾管署今舉辦記者會,宣誓齊心協力防治結核病。(林周義攝)
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在衛生單位的努力之下,臺灣結核病的發病率在20年間共下降了6成2,不過去年仍有6600人確診,奪走400多條人命。專家指出,結核病可藉由飛沫傳染,親吻、共食、在KTV唱歌都可能傳播,感染後細菌不會立刻死掉,但未來將有1成機率發病,潛伏期從3個月到50年都有可能,提醒民衆若有自體免疫疾病、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等,應到醫院接受「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篩檢,及早介入治療。
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結核病2005年發病率爲每10萬人73例,到了2022年則降至每10萬人28例,下降幅度每年約爲百分之7,過去20年共下降6成2,數據比新加坡、南韓好。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表示,結核病曾經在臺灣歷史中造成健康的衝擊,一路走來相當不容易,雖然發病率已下降,但去年仍有6600人確診、400多人死亡,令人不捨,如民衆d有咳嗽、發燒、體重減輕的跡象,記得趕快去找醫師,不要想着沒什麼事情就過了。
臺灣結核暨肺部疾病醫學會理事長王振源表示,結核病的潛伏期從3個月到30、50年都有可能。感染結核菌後不會立刻發病,但細菌也不會立刻死掉,可以視爲健康帶原人,和正常人一樣,不過未來可能會有1成的機率發病,因此免疫力很重要。
「只要嘴巴張開,沒有適當的保護就會傳染出去」。王振源說,吃飯的時候,含有細菌的飛沫噴出,旁邊的人就會感染,親吻、唱歌也有可能。周圍的朋友如有結核病症狀,包括咳嗽、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夜間盜汗等,就要儘早就醫,經2周治療後就不太有傳染力,這時和對方唱歌、親吻就沒問題。
周志浩表示,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長者免疫力較低,比一般人容易受到結核病侵襲,加上我們對世界越來越開放,這也是個挑戰,在臺灣的周遭國家,還是有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的病人,挑戰不小,戰勝之前還是不能鬆一口氣。
王振源提醒民衆,透過抽血就能得知身體有沒有結核菌,篩檢1周內就可以知道結果,如果檢出陽性,就可以去諮詢醫師,做適當的治療。民衆周圍的親友若有活動性結核病,在現有的公衛政策之下,會被衛生單位通知篩檢,而高危險羣,像是患有系統性共病,如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控制不好、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患者,抵抗力都會變差,這有賴民衆的警覺性,自動自發接受「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及早介入治療。
疾管署也呼籲,民衆如出現咳嗽2周、有痰、胸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等疑似結核病正,請主動就醫,及早診斷及治療,規律服藥6~9個月即可治癒,保護自己及親友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