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30年/私校退場 學者20年前就料到
二○○三年七月,當時的臺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發表由上百位學界人士連署的「教改萬言書」,檢討教改所製造出的十三大亂象。出席者包括當時的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臺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師大教育學院院長吳武典、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等人,後又成立「教改論壇」。當年他們對教改的警告,不幸都言中。
薛承泰說,一九九四年四一○教改運動提出「廣設高中大學」訴求時,他就警告要謹慎,因爲生育率已在下降。教改推動者不希望下一代重蹈其過去慘烈升學競爭,出發點是善意,當時正準備升大學的考生一九七六年出生,這年是龍年,出生數四十二點五萬人,是出生數最多的一年,但沒考慮一九九四年的出生數已較一九七六年少了十萬人。
行政院隨後成立教改會,薛承泰在會中曾提出人口問題,未被重視。此後又看到大學仍在增加,他從警告轉爲批判,直到二○○六年他的呼籲才被注意,因爲那一年,臺灣首次出現大學招生不足。
參與草擬教改萬言書、教改論壇召集人之一的周祝瑛說,廣設大學完全是政治討好,未思考廿、卅年後人口大減時學校怎麼辦。他們廿年前就料到會有學校退場,如今無法收拾,卻從不檢討。她感嘆,臺灣教改卅年,除了教改論壇和少數家長團體,並無當時參與教改的任何主事者出來說明引發的問題。
「教改最嚴重的是公立學校崩解!」周祝瑛說,老師無所適從,民粹過度干預,教育人員動輒得咎,師道漸漸式微。有能力的家長只好把孩子送去讀私校、雙語學校、送出國,或送補習班。
李家同說,廣設大學是大錯,但很多私校創辦人也要負責任。他說:「教改卅年,愈改愈糟。」尤其是入學方式改變,現在大學學測成績公佈後,想參加個人申請最多隻能申請六個校系,「奇怪的不得了」,是在賭博嗎?而且還要面試,少子化下很多學校有學生就收了,面試有意義?不僅南部學生到臺北面試,交通、住宿都要錢,面試對弱勢孩子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