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以高水平生態保護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民之所願。近年來,江蘇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穩步實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改革創新之舉,不斷擦亮發展生態底色,走出了一條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人民羣衆高品質生活相得益彰的綠色發展之路。

這兩天,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開展日常巡護時,罕見地拍到8頭江豚同框的畫面。它們或吐水嬉戲,或逐浪覓食,十分活潑。這兩年,以長江江豚爲代表的珍稀野生動物頻繁現身,彰顯出長江大保護的顯著成效。

長江江豚調查隊隊長汪正飛:“我們在國慶期間還組織了船上、岸上、空中三位一體聯動的調查活動。連日來,我們多次觀測到10頭以上的江豚活動。”

近年來,江蘇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隨着十年禁漁、長江岸線整治、水污染防治、水生生物保護區建設等一系列措施的推進,長江江蘇段的水生態保護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2024年上半年,長江干流水質穩定達Ⅱ類,主要支流斷面優Ⅲ比例達100%。

作爲全國唯一擁有江河湖海全要素的省份,江蘇突出抓好太湖、長江、洪澤湖、大運河“兩河兩湖”治理,並在全國率先開展幸福河湖建設,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得益彰的河湖治理保護新路子。作爲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設試點河流之一,位於鹽城市鹽都區的蟒蛇河如今水清岸綠、遊人如織。而在過去,這裡沿岸曾散落着衆多圍網養殖塘口、磚瓦砂石場。面對污染嚴重的河水、髒亂差的沿岸環境,當地政府痛下決心,啓動實施綜合整治工程。一方面,清退了近4000畝養殖場、陸續搬遷沿河工廠,讓蟒蛇河“輕裝上陣”;另一方面,依託“河長制”建立長效管護模式,擴大圩堤空間,增加生態灘島、蘆葦溼地、原生叢林等各具特色的生態板塊,恢復蟒蛇河蜿蜒性特徵,並組建專門的管護隊伍,進行一體化、常態化管理。

鹽城市鹽都區居民陳友東:“現在的水環境變好了,岸邊的景色變美了,每天我們都到這裡來散散步,鍛鍊鍛鍊身體。”

實現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不僅要做好減法,還要擴大環境容量,做好加法。爲此,江蘇創新開展“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從空中俯瞰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宛如一顆“江中綠寶石”。置身島上,飛鳥羣魚悠然自得。通過生態修復、功能再造、景觀提升,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內各類生物資源達到1704種。

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李全文:“今年新發現的物種,比如說黑鸛,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今年有3個物種數量已經破紀錄了,花臉鴨以前最高數量是23000只,今年一月份的時候是25580只。這個數量非常驚人。”

目前,江蘇已設計了38個關鍵節點,通過科學、積極、適度的人工干預,建設若干生態島試驗區,串“珠”成“鏈”,形成網絡,爲生物棲息、繁衍、遷徙提供了良好場所和生態通道。越來越多的自然精靈用腳投票,選擇在江蘇落腳、安家。

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助理蘆昱:“制定一套管護體系加強監測,通過生態島試驗區的建設,讓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網絡能夠織得更密。建立相應的生態廊道和網絡,最終推動生物多樣性水平得到一個更大的提升。”

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美麗江蘇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截至目前,江蘇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平。PM2.5年均濃度下降33.3%;國考斷面水質連續兩年達到優級水平;太湖連續16年實現安全度夏,今年上半年首次達到良好湖泊標準;記錄物種數8842種、同比增加1939種;人民羣衆對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五年超過90%……逐綠前行,江蘇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將愈發鮮明。(朱曉瑩 鄭偉 楊帆 供片臺/泰州臺 鹽城臺 鹽都臺 南京臺)

來源:江蘇廣電總檯·融媒體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