弶港鎮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寫水稻無法種植歷史
秋收秋種時節,在弶港鎮,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播種機,沿着今年新修建好的農村路橋,一路馳騁開到姜墩、中來等村高標準農田地頭,收穫勞動果實,播下來年希望。
今年以來,弶港鎮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打造出一片片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改寫了部分地區無法種植水稻的歷史,促進弶港農業向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發展,進一步推進強村富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弶港鎮姜墩村萬畝高標準農田於去年11月開工建設,歷時半年多建成泵站1座、管渠7.74公里、水泥道路13.7公里、橋樑9座和涵洞277座。全村4000餘畝旱田成功變身水田,改寫了部分田塊以往無法種植水稻的歷史。“水稻相對大豆等農作物較爲高產,單這一項就會給我們村民帶來很大收益,畝增收可達300元以上。”村黨總支書記潘存敏感慨,在整個農田建設過程中,所有村幹部不分節假日加班加點保障建設進度,同時發動全村力量,選取10多名村民代表參與工程管理監督。村民代表李雲明就負責渠道智能管控工作,平時他會騎着電瓶車在各田塊來回巡查,對需要注水的稻田,只需拿出手機,登錄遠程智能渠道控制系統,便可輕鬆實現特定田塊的注水工作。
隔壁中來村今年同樣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由村合作社集體經營的350多畝高標準農田明年將迎來首次水稻種植,整個中來村明年將新增1500多畝田塊可種植水稻。“從前我們都只能種植麥子、大豆,現在可以通過新建的泵站提取西潘堡河水,用來種植水稻。”弶港鎮中來村黨總支書記周龍喜介紹道。
據統計,弶港鎮目前已有姜墩、中來、新曹等3個村進行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達1.5萬畝,共計建成泵站3座、管渠15.65公里、水泥道路23.79公里、橋樑9座、涵洞541座。
(來源:東臺市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