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中國 外資入股法國礦業與戰略企業須先審查

法國經濟財政部長勒麥爾今天宣佈多項新措施。(圖/路透社)

假期剛結束,法國經濟財政部長勒麥爾今天宣佈多項新措施,包括非歐洲投資者若想購入法國公司10%以上的資產,須先接受審查,並劍指中國,把範圍擴大至礦業。

法國政府假期昨天正式結束。經濟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今天在復工演說宣佈多項新措施,有針對本土企業的利多、體制改革,也有管制法國市場的策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強化與擴大外資併購法國企業的限制,將把礦業包含在內。

爲進一步保護專利、智慧財產及國家「戰略利益」,勒麥爾宣佈將強化對於外資的控制,並將範圍擴大至礦業,特別是「關鍵原料的開採與轉化活動」,同時強調中國也這麼做。

「這些產業對國家主權有決定性」,他表示,一旦非歐洲投資者購入一間公司10%或以上的資產,審查機制將會自行啓動,必須獲得主管機構通過才能獲准投資。且常會被外資用來鑽法律漏洞的「外商法國分部」,未來也將包含在審查範圍內。

專精歐盟政策報導的「歐洲動態」(EurActiv)今天分析,此一措施其實劍指中國。報導指出,雖然勒麥爾沒有指明,但可解讀歐洲爲了保障戰略原料供應的努力,而該產業向來由中國宰制。

根據柏林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DIW),27種關鍵原料中,歐盟目前有14種百分之百依賴外國供應商,還有其他3種依賴程度高達95%。

大多數的進口來自中國,許多關鍵原料開採與煉製,中國幾乎處於壟斷地位。以鎂爲例,歐盟93%進口都依靠中國。

而且即使中國不經手原料提取,中國也壟斷許多原料的轉化煉製。即使全球只有9%的鋰在中國提取,但仍有約60%的鋰煉製在中國完成。

歐洲動態指出,今年7月中國宣佈限制鎵和鍺這兩種製作半導體與電動車必備稀有金屬出口,更加顯示歐洲面對中國與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在取得關鍵原料的弱勢。

除礦業和再生能源儲存如電池外,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及半導體也都是法國政府關注的戰略產業。

中資在法國勢力不小,且橫跨多個產業。儘管中國還沒將手伸進法國礦業,但在許多能源相關的公司都可見中資影響力,包括中國鋰電池製造商廈鎢新能源(XTC)

和法國核能公司歐安諾(Orano)在法國北部敦克爾克(Dunkirk)新投資15億歐元(約新臺幣506億元),以生產鋰電池零件。

另外,7月底巴黎人報(Le Parisien)揭露,一位住在北京的63歲神秘中國籍商人Ruodan Z.(暫譯若丹),幾年前透過一間法國成立的投資基金大量購股,自2018年起成爲法國半導體大廠Ommic的主席,並不斷向中國和俄國非法運送高階晶片與技術。

這家公司4位法籍與中籍員工已遭到巴黎法院起訴,朝外國干涉及毀滅性武器擴散方向偵辦,引發譁然,讓各界再次正視對外資審查的重要性。法國國內安全總局(DGSI)當時就警告,若相關技術落入敵方手中,就將失去一切掌控。

勒麥爾在演說中表示,審查並管控外資是爲了強化法國工業主權與獨立,也是法國2040年前成爲歐洲「第一綠色經濟體」目標的一環。

他直言,產業作戰是「所有戰場之母」,而「法國30年來經濟的最大恥辱,就是大規模的產業外移,讓工業在國內生產毛額佔比從20%下滑到10%」,並誓言將在未來15年內,讓佔比回升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