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地產:胡葆森不顧公司債務違約,仍領457萬高薪超多同行
來源| 財經九號作者| 跳跳
日前,社交平臺又流傳一封《致建業集團的公開信》,公開信的落款處有50多名建業集團員工,並簽下姓名、按下了紅手印。
目前,尚未見到建業集團對該公開信的任何迴應。據瞭解在7月底的時候,建業集團發了一個文件,對集團內部各個業務進行了梳理。第二天,人員精簡就開始了,有的板塊員工甚至集體解散。
對此,員工在公開信中懇請建業集團實控人胡葆森和集團高層能夠親自出面,直面當前的困難與挑戰,與員工進行坦誠的交流和溝通,並且“期待一個合理、公正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建業集團員工第一次對外界發出求助信了,據媒體報道,在2023年11月份的時候,建業集團員工向有關部門發出了《關於請求解決建業集團內部職工信託債權的請願信》。
而早於建業地產2023年6月份債券市場公開違約的時間點,在2022年底,也有一封員工緻胡葆森董事長的公開信在網上流傳。
當時公開信的主要訴求同樣也是欠薪、裁員補償以及員工跟投、理財兌付等問題。
耐人尋味的是,建業集團或建業地產,始終對網絡流傳的公開信報以沉默態度,既未迴應也未否認。而隨着建業地產2023年6月在公開市場的違約,也即“暴雷以來”,建業集團員工的上述問題,從目前來看仍然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相比於員工的困境,建業集團董事長鬍葆森似乎要好過得多。
據目前胡葆森擔任董事長的兩家上市公司建業地產和中原建業的公開年報來看,這兩年胡葆森不僅持續保有高工資,甚至在建業地產暴雷之後還給自己加薪了!
這讓苦苦維權的員工怎麼看,難道是再窮不能窮老闆,要苦只能苦員工?
據建業地產2023年的年報顯示,該年度胡葆森從上市公司獲得456.9萬元的薪酬,非執行董事李樺、鄧高強、時鬆等高管分別獲得118萬、180萬、180萬的年度薪酬。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胡葆森從建業地產獲得的年薪是435.5萬,李樺的年薪是113萬元,不僅執行董事和非執行董事在2023年得到了漲薪,就連獨立董事在2023年的津貼都人均漲了1萬元。
據媒體公開報道顯示,胡葆森曾在2022年8月投資人溝通會上表示:“我已經快70歲了,借債還錢天經地義,只要企業不倒,今後還會堅持還債。”
在資金緊張的2022年,建業地產通過處置資產、甚至出讓股權獲得投資等方式來緩解經營壓力,但到2023年6月23日,建業地產通過一紙公告,宣告美元債違約,自此建業地產甚至建業集團的經營狀況就一蹶不振。
或許胡葆森確實很努力地在想辦法了,但是從自身待遇不降反升的這一標誌性事件來說,至少沒有做到與員工“同甘共苦”,作爲打工人來講,我認爲胡葆森是有虧的。
地產行業下行期,多少房企實控人、高管帶頭減薪,表示與企業、員工同甘共苦的決心。換句話說,像胡葆森這樣的企業家難道真的還在乎區區幾百萬的年薪嗎?如果連最起碼的昭示動作都沒有,豈不是寒了員工的心?
目前,建業集團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原建業2023年的年報難產至今,但可資參考的是,2022年胡葆森兼任董事長的這家上市公司給予他的薪酬是254萬元,胡葆森在2022年僅從兩家上市公司獲得的薪酬就高達660萬元,而當時整個房地產行業以及建業集團自身,經營壓力和債務壓力已經很大了。
那麼胡葆森2023年的薪酬456萬,在行業內是個什麼水平呢?
2023年,同爲暴雷房企的世茂集團董事會主席許榮茂是379萬;正榮地產董事會主席劉偉亮的年薪是212.4萬;就連目前仍然穩健經營的房企,如萬科鬱亮的年薪是127萬,新城控股王曉鬆的年薪是432萬等等。
可以說,胡葆森就建業集團目前的經營狀況和員工自身的苦難情況來說,仍然領有如此之高的年薪甚至還給自己漲薪,怕是不合適的。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某些人或部門想要刪除上述的發帖,想想那些因爲裁員、跟投、買理財而受到利益損失的員工們,求助無門,那些買了建業地產的樓盤卻遲遲等不到交房的業主們,做這樣的事情,良心何安?更何況將建業集團帶入經營困境、債務泥淖的實控人還拿着幾百萬高薪的時候,兩相對比,你們要站在什麼立場說話?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及信息均來自上市公司年報,媒體報道等公開信息,數據或信息如有遺漏,歡迎更正,並以公司最終披露爲準。未經授權,本文禁止轉載、抄襲或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