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臺灣論壇明最終場 石崇良揭兩大疾病篩檢更顯重要
促進健康臺灣,應從民衆健康促進、早期發現疾病着手;因此,癌症、三高的早期實證篩檢顯得十分重要,篩檢確認病情後,再來就是早期介入、精準治療。本報資料照片
準總統賴清德於上任前,邀請恩師、成大醫院前院長陳志鴻擔任「健康臺灣論壇」召集人,希望藉由與醫界有更多對話,吸取更多意見,作爲520上任後健康政策方針。「健康臺灣論壇」本週六在臺北榮總介壽堂舉辦最後總結會議,賴清德將親自出席,聚焦上任後,未來健康政策方向。
週六的健康臺灣論壇,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也將會參與。對於,未來健保改革,石崇良說,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臺灣」,而將來改革的目的是爲了國人健康及健保永續。
石崇良說,「健康臺灣」故名思義是要有健康的民衆,而要如何讓民衆更健康,應檢視現有的醫療及健康政策,如什麼地方需要補強?並排定優先順序決定補強的方向後,再評估要投入多少預算及預算來源爲何?是要由公共衛生的公務預算,或是健保的醫療費用支出,在符合政府財政紀律及架構下,再來規畫。
「要決定補強衛生政策的優先順序,應要收集各方觀點。」石崇良說,各方觀點包括民衆、專家等,健康論壇的意義就是找出優先順序,經規畫財源後,就要安排適當的「人力」,並尋找及培養有「能力」的人,以落實政策。因此,健康臺灣論壇是第一步,接下來就要落實政策,達到國人健康的目標。
至於,外界多討論,期盼健保點值應達到一點值一元,石崇良說,這應該是「最後的考慮」,重點仍是要先有「健康臺灣」是大方針,而「健康臺灣」的大方針訂下後,就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對於促進國人健康的貢獻者應要有適當的回饋,讓他們得到應有的報酬,這也十分重要。
石崇良說,對健保而言,希望民衆健康、健保永續,因此必須檢視疾病負荷程度,再決定資源應該放在哪裡,如目前健保總額支出最多的是癌症治療,佔比高達25%,約佔4分之1,其次是三高慢性病約佔15%,此兩類疾病都與生活習慣相關,須從初級、次級、三級防治着手,也就是從國人健康促進、早期發現疾病開始;因此,癌症、三高的早期實證篩檢顯得十分重要,篩檢確認病情後,再來就是早期介入、精準治療,此爲未來政策擬定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