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設計 阿里山奮起湖車站「返璞歸真」恢復山林樣貌
奮起湖車站重新規畫設計後減去不需要的裝飾。(林鐵及文資處提供/張亦惠嘉縣傳真)
格柵搭配植栽整體呈現空間的活潑性。(林鐵及文資處提供/張亦惠嘉縣傳真)
坡原有73條凌亂管線透過與居民溝通協調,移除38條,變身另類裝置藝術。(林鐵及文資處提供/張亦惠嘉縣傳真)
阿里山林鐵奮起湖車站海拔1403公尺,因獨特的林鐵、自然景觀是許多民衆到嘉義的必訪之地,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爲優化車站周邊景觀,斥資2350規畫改善工程,以減量設計的方式,讓車站景觀「返璞歸真」,今年12月底完工。
教授陳玉峰2004年「奮起湖、大凍山區植被」的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奮起湖地處亞熱帶闊葉林,考慮暖化趨勢,氣溫已升高1度C左右,植物生長海拔上升約200公尺,設計師吳書原因此選擇臺灣楓香、烏心石、樟葉楓、大花曼陀羅、阿里山十大功勞等原生植栽,並在奮起湖車站護坡處進行土壤改良,提供植栽良好的生長環境,用最自然野放的方式,讓土壤中的種子自行生長出屬於奮起湖區域的原生種植栽,恢復最自然的山林樣貌。
林鐵及文資處副處長周恆凱指出,這次也移除過去添加的人工設施及梳理周邊景觀,將車站與月臺裝飾物移除,整體塗料選用在自然環境中最不突兀的抿石子灰爲主調,還給山林原有的色彩,原先邊坡原有73條凌亂管線,也透過各式會議、親自拜訪與在地居民溝通協調,將管線編號,讓民衆指出已經沒有使用的管線共38條移除,其餘則重新整並、排列、清洗及上漆,變身另類裝置藝術。
早期爲維持蒸汽火車運轉,需添加燃煤,因此車站旁會設置加煤臺,以人工鏟進蒸汽火車的鍋爐內,並在列車停靠時,添加行駛所需的燃煤料,後來蒸汽火車不開行後就不再使用。周恆凱說,奮起湖加煤臺周邊原先雜草叢生,整修後使用透空格框的材質,讓遊客可以走到旁邊參觀,現場也增設解說牌,成爲重要的歷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