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支付價太低 支氣管檢查機器壞了醫院索性不想修
胸腔科的支氣管鏡檢查健保給付1680元,不少醫師認爲過於辛苦與點值支付不成比例,乾脆不做支氣管鏡。記者葉信菉/攝影
臺北市某區域醫院病人需接受支氣管鏡檢查,卻因檢查機器故障,必須轉診至醫學中心,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是健保給付與檢查成本不符,機器壞了索性不修理。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周昆達說,支氣管鏡檢查根本是做一個賠一個,檢查耗時長、給付價卻少,導致胸腔科醫師乾脆不做支氣管鏡檢查,或「用腳投票」離開職場。
衛福部健保署自2021年起將支氣管鏡檢查給付點數從1600元調高至1680元,對比胃鏡檢查則是從1500元提升至1575元,二種內視鏡檢查費用僅相差100元,胸腔科醫師執行支氣管鏡卻需要花上數倍時間。
周昆達表示,支氣管鏡檢查必須爲患者局部麻醉,且因檢查過程影響患者呼吸,必須密切監視,包含前置作業完成一項檢查需要30分鐘以上,還會弄得「鮮血淋漓」,患者接受度也較低;反觀在門診花費5至10分鐘即可完成的胃鏡,在臺灣檢查量居高不下,與支氣管鏡的檢查量相差40倍以上。在前述情況影響下,不少胸腔科醫師乾脆不做支氣管鏡,轉由他院執行,部分醫院機器損壞也因不敷成本,選擇不再修理。
臺大醫院胸腔科主任施金元則說,肺癌是胸腔科最常見的疾病,衛福部將肺癌低劑量斷層檢查(LDCT)檢查納入癌症篩檢補助,受檢人數增加,檢查中多少會看到小結節,民衆出於擔心至胸腔科就診的人數劇增,而胸腔科醫師花許多時間判讀檢查影像,卻只能收取診察費,沒有額外健保項目給付。
「胸腔科醫師時常在做『義務勞動」。」施金元表示,慢性支氣管疾病、阻塞性肺病患者等,若急性發作,需要使用呼吸治療器材,呼吸治療師有時難以分神,必須由胸腔科醫師先爲病患處置;胸腔疾病患者需使用的噴劑藥物,因需配合呼吸動作,多需要較長時間衛教,「教了很久卻只有診察費用給付。」
施金元說,臺大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雖不必輪班,但在胸腔科醫師人數下降的情況下,不少區域醫院、地區醫院主治醫師也必須輪班,四、五十歲還在執夜班加護病房的醫師大有人在,因胸腔重症患者狀況多較危急,醫師每天至少需要查房2次,許多在醫院實習的年輕醫師,看着老師這麼辛苦,都不敢投入胸腔科。
胸腔內科自費項目少,導致工作報酬難符合工作負荷量。施金元表示,胸腔內科多是藥物治療,少有自費醫材,每週開立上千萬元的藥物醫師也無法抽成,有時患者從他院轉來,影像學檢查光碟醫師一看就是一小時,這些情況也只能「算人頭」取得門診診察費,期待政府考量胸腔科自費項目少,提升健保給付點數,才能留住年輕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