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天使提供兩種照護服務人力

臺灣照護人力市場供需的不平衡,讓有需要申請照護的家庭面臨長時間的等待。 圖/家天使提供

「在醫院實習時,我常看見同一位外籍照護者拖着行李箱每天輾轉至不同的病房服務,但照護過程不專業,促使我投入照護媒合市場!」,家天使技術服務部經理曾鼎傑用自身視野描述臺灣照護市場的情況,也觸動龔文凱投入照護服務平臺的開發,只因兩人看見社會需求,期待科技、專業照護、共享經濟等能量,讓臺灣照護環境機制更加健全。

家天使執行長龔文凱指出,每年失能人口有3、4萬人,目前已攀升至87萬人,回頭看看,每年政府培訓照護員已累積14萬人,但實際投入照護市場僅3萬多人,在大量臨時照護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們認爲退休者、家庭主婦也可成爲照護市場的生力軍,且家天使服務員可彈性善用自身破碎的時間,在專業培訓與認證後,開啓人生事業的第二春,也相對解決下流老人、二度就業婦女等問題。

目前家天使提供兩種服務機制模式,其一醫院或居家看護,其二臨時看護。曾鼎傑自豪的指出,家天使的照服員是有專業認證與培訓,照護員必須有三道關卡需要通過,有執照、參加說明會、學習使用APP,這些都可提升照護員的地位及價值,且公司內部同仁都有當照護員的經驗(包含公司負責人),讓做中學的經驗實質對接每個家庭的需求。

家天使一年平均服務個案約2,000至2,500例左右,服務對象從0歲到99歲的需求者。龔文凱表示,家天使是揮別傳統人力仲介照護的過程,減少僱主與受僱者資訊的不對等,需求者可從照護員的資歷、服務評價等資訊選擇照護員,而照護員在設定的服務區域,依需求者提供資訊做自我能力評估抉擇是否接單。

家天使照護員平均年齡是55歲,在衆多反饋意見中,發現年歲較高的照護員有不凡的人生閱歷與特長,讓照護以「陪伴」的形式出現。曾鼎傑表示,有些年長者奢求的照護者要能話家常(以地方方言溝通爲主),目前由70多歲的照護員服務,這案例顯示「照護方式」的多元性與發展潛能,這也體現臺灣照護環境更加友善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