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硬剛百事,網友:誰是家樂福?
文/每日資本論
2024年伊始,在電商時代敗下陣來的全球最大超市巨頭家樂福向百事開火了。
元月6日,家樂福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邦帕爾針對百事被家樂福封殺一事表示,消費品公司不願意合作,儘管原材料價格降下來了,依然不肯降低數千種主要產品的價格。
此前,家樂福告訴來自四個歐洲國家的顧客,將不再銷售百事可樂、樂事薯片和7Up等產品。從上週四開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比利時家樂福門店的百事可樂產品貨架上將貼有標語,稱“由於價格上漲令人無法接受”,該店將不再進貨這些品牌產品。德國和比利時等幾個國家的雜貨零售商也同樣停止了消費品公司的訂單。
此事很快就衝上了國內部分熱搜榜單,在新浪微博上的閱讀量達到了1.7億次,可想而知廣大網友對此的關注度。有意思的是,網友們的意見大部分偏向了百事,認爲,“百事沒了家樂福,不就像魚沒了自行車一樣!”還有網友發出靈魂提問:“誰是家樂福?”
顯而易見,這場商戰是零售業供應鏈角力的故事。百事要上調價格,家樂福則堅守消費者立場,嚴把價格關,折射出零售終端對市場反應速度及對顧客價值承諾的重要性。縱深一些說,在全球通脹的大背景下,商家如何平衡成本與售價、保持品牌親民形象,已關乎生死。
不過,對廣大中國消費者來說,這種超市與供應商之間的恩怨,並不陌生。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2004年,憑藉強大的渠道能力,國美將格力的產品下調價格。後者則選擇了硬剛——停止向國美供貨,要求國美馬上停止低價銷售行爲,並向格力道歉。彼時,格力已經成爲國內家電的佼佼者。
那場兩強之間的爭鬥,也將超市的上架費等,擠壓供應商利潤空間的種種故事,展現在尋常百姓的面前。
公允地講,家樂福也就在電商不夠發達的地區還具有強渠道優勢,還敢拿着渠道大棒來嚇唬人。在電商發達的在中國市場,現在的年輕消費者,誰還記得家樂福呢?
法國家樂福集團成立於1959年,是《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運營超過1.2萬家零售商店,是全球最大的超市巨頭。1995年,家樂福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
彼時,正值中國開放食品及連鎖領域零售市場之時,家樂福中國憑藉全新的購物環境和體驗,以及豐富的海外商品供給,很快便實現了中國市場的擴張。到2006年,家樂福中國門店數已突破100家,成爲在華外資零售企業的領頭羊。
但隨後,中國本土零售業開始蓬勃發展,更爲關鍵的是,淘寶、京東電商的快速崛起,讓家樂福逐漸不那麼“香”了——從2009年開始,家樂福中國的業績連年下滑。2010年起,陸續在中國關店,當年家樂福在華門店數被沃爾瑪反超。
這種潰敗的勢頭逐漸蔓延。2015年,家樂福在亞洲的銷售額與營業利潤均出現了大幅下降。2016年,營業收入出現斷崖式下墜,虧損5800萬元。同年,家樂福在亞洲的銷售額僅爲61.76億歐元。不僅如此,家樂福還先後退出日本、俄羅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市場。
彼時,家樂福就動了出售的念頭。2018年,家樂福曾與騰訊以及京東旗下永輝簽署了一份對家樂福中國潛在投資意向的條款清單。不過,最終在2019年,蘇寧易購以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成爲家樂福中國控股股東,家樂福持有20%的股份。
然而,收購之後,壞運氣似乎並未散去。家樂福中國境況不僅未好轉,新東家蘇寧易購也遭遇了資金危機。數據顯示,家樂福中國2019年、2020年虧損分別約爲4.5億元、11.5億元,資產分別爲173.73億元、141.1億元,負債分別爲158.87億元、134.2億元。與收購之前相比,虧損甚至有擴大趨勢。
2023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家樂福超市新開門店0,關閉門店106家,對應面積減少63.56萬平方米。截止到6月30日,家樂福中國超市僅剩41家,總面積27.89萬平方米,在蘇寧易購自營門店中佔比僅6.1%。
2023年9月14日,有報道稱,北京最後一家在營的家樂福門四元橋店於近日關閉。至此,家樂福在北京市場上成爲歷史。有意思的是,新零售的代表之一“盒馬”,進駐了家樂福關店之後部分場地。
看看家樂福的遭遇,就會讓人聯想起一句話:時代選擇了它,也拋棄了它。
【文章只供交流,並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