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多地保障房建設供應跑出“加速度”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上海報道

7月21日,新華社受權發佈《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提出,加快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其中,《決定》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羣體剛性住房需求。而隨着國家“房住不炒”發展方針的推進,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設供應已經跑出“加速度”。僅以上海爲例,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十四五”期間已累計建設籌措保租房37.6萬套(間),完成“十四五”規劃新增總量的80%。

而加速建設的同時,多地也對多種保障性住房的籌集方式進行了積極探索,如實施政府收儲存量住房模式等。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收儲房屋作爲保障性住房,是盤活存量房一個很重要的渠道,可以有效去庫存、緩解開發商資金鍊緊張的問題,更好地防範開發商資金鍊斷裂風險,避免出現房屋交付難等問題。

保障多元化住房需求

7月21日,《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正式發佈,提出加快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羣體剛性住房需求。支持城鄉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賦予各城市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自主權,因城施策等。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爲,《決定》全文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中用了整段、接近160字的篇幅着重提及了房地產,“一方面表明中央對於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重視,另一方面,也爲未來幾年房地產政策指明瞭方向”。

如何構建一個更符合當前市場需求的發展模式?《決定》強調,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羣體剛性住房需求。支持城鄉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決定》強調“保障性住房供給”,並且保障房供應對接到工薪羣體剛需,也意味着商品房未來更多對接改善性需求。同時,強調“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這就明確未來不是保障房單軌制,而是“市場+保障”雙軌制供應體系。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爲,新一輪行業發展中最核心的住房制度即爲“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該制度預計將貫穿新一輪房地產發展的整個週期。而“保障房-剛需”會有非常清晰的結合:“這既是對保障房有非常清晰的定位,也對剛需後續的住房產品有非常明確的規劃。該政策對於各地規劃剛需類型的住房產品有非常重要的啓發,也有助於保障房真正發揮保障功能。”

在陳文靜看來,近年中央及監管部門多次強調要加快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本次《決定》中的相關提法居於房地產各項任務首位,同時進一步強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羣體剛性住房需求”,意味着未來保障房建設和供給或將明顯放量,其中保租房在“加快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下,重要性或更加凸顯。

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院長趙然也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在“租購併舉”的國策引導下,展望未來,可以預期租賃服務的目標人羣將逐漸從剛需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擴展到改善型人羣,這一轉變將進一步彰顯租賃住房在整體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中的重要性。

多地加速保障房籌建工作

保障性住房的籌建和供給是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完善“保障+市場”的住房供應體系的重點工作之一。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配售的保障性住房爲核心的租購併舉住房保障體系。

隨着國家“房住不炒”發展方針的推進,各地充分重視保障性住房籌建工作。據公開資料,包括上海、杭州、福州、濟南等多個城市現已取得明顯進展。

例如,截至2024年6月底,上海在“十四五”期間已累計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保租房)37.6萬套,完成規劃新增總量的80%,在全國一線城市中表現突出。加上“十四五”之前籌措供應的房源,累計建設籌措約51.3萬套、供應31.9萬套,分別佔“十四五”期末規劃總量的86%和80%;

7月11日,杭州市公佈的《2024年住保房管局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半年度進展情況》顯示,杭州全市推出保障性租賃住房9531套,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9.14%;今年1—6月,福州全市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7263套(間),佔年度計劃47.6%等。

與此同時,多個城市也加快了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的步伐。根據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於6月底印發的《重慶市2024年度住房發展計劃》,該市今年將開工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7000套以上,新增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等其他住宅用地62公頃;7月10日,2024年廣州安居集團首批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正式開工,據悉廣州安居集團正加快推進13個項目,後續還將推進3個按需定建項目,籌建房源超1萬套、總建築面積約175萬平米,總投資超17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加速建設的同時,多地也對多種保障性住房的籌集方式進行了積極探索。

目前,配售型和配租型保障性住房成爲新一輪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重點。2024年,是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開局之年”,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福州、濟南、青島、杭州、昆明等多個城市均已公佈今年配售型保障房建設/籌集計劃,各地“以需定建”,今年計劃籌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000餘套至10000餘套不等。

爲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今年5月17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將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給予相關地方國有企業,預計帶動銀行貸款5000億元;並將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併入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中管理,將在全國範圍全面推廣。

6月2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視頻會議。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表示,各地要推動縣級以上城市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

據克而瑞地產研究統計,政府收儲存量住房模式已在全國至少23個重點城市落地。比如鄭州宣佈,將通過城市發展集團收購二手房5000套,杭州市臨安區也發佈存量房收儲公告,決定收購1萬平米房源用作公共租賃住房;廣州增城區擬公開購買2.07萬平方米商品房作爲廣汕鐵路項目的安置房,房源交易單價原則上爲“土地成本+建安成本”等。

李宇嘉表示,“收儲”房屋作爲保障性住房,是盤活存量房一個很重要的渠道,一方面可以有效去庫存;另一方面,能夠緩解開發商資金鍊緊張的問題,更好地防範開發商資金鍊斷裂風險,避免出現房屋交付難等問題。

其同時強調,收購對象需要嚴格限定爲已建成存量商品房,同時在收購時需要對面積、戶型及周邊配套進行充分考察,確保其匹配新市民等目標羣體的需求,做到“收”與“供”的有效結合。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