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低碳中國轉型進程 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張英英 吳可仲 北京報道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學習時強調,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爲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普遍共識。我們要順勢而爲、乘勢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爲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在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發現,新能源產業的兩會代表和委員們圍繞農村光伏與鄉村振興、新能源消納、新能源用地、儲能、碳市場、新質生產力、知識產權、電力市場化交易等熱點問題建言獻策,助力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創新新能源開發和利用

當前,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已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能源發展仍面臨需求壓力巨大、供給制約較多、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鉅等一系列挑戰。應對這些挑戰,出路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

我國風電、光伏等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並且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近年來,伴隨着我國加速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在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投資和出口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全年新增裝機超過全球一半。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和製造業投資較快增長,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

國家能源局在2024年一季度新聞發佈會上也透露,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其中中國的貢獻超過了50%。2023年,我國新能源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超過34%,太陽能發電完成投資額超過6700億元,風電完成投資額超過3800億元。目前,中國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額分別超過334億美元和2453億美元。

在創新新能源開發和利用上,我國堅持集中式和分佈式並舉、陸上與海上並舉、就地利用與遠距離外送並舉,不僅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爲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而且積極鼓勵分佈式能源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在今年兩會期間,圍繞新能源電站項目開發問題,特別是大型風光基地項目開發,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長劉漢元建議,支持民營企業公平參與電站項目投資,助力我國“雙碳”目標落地。

全國人大代表、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指出,在新形勢下,光伏在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助力共同富裕的同時,爲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鑑於農村光伏存在不美觀、安全隱患、與美麗鄉村不協調等問題,鍾寶申建議制定農村光伏建築規劃標準,定期開展農村光伏市場質量監察工作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着國內光伏電站土地成本快速增加,可用土地面積逐步減少,土地資源高效複合利用成爲全國人大代表和委員所關心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未利用之地,佈局建設大型風光基地,是保障我國中長期新能源發展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通過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等形式,提高國土空間資源利用效率。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提交了推動設施農業光伏發展的提案,並在政策、經營、接入、成本等方面提出建議。此外,劉漢元針對支持水面光伏項目發展,促進土地資源高效複合利用提出建議。

助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

新型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隨着我國新能源發電實現躍升發展,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網和消納對電力系統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加快規劃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確保電力的安全可靠穩定供應。

發展儲能有利於提升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劉漢元建議,構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爲主,電動汽車等其他多種儲能形式爲輔的綜合性儲能系統,推進低碳中國進程。

在劉漢元看來,未來,儲能所扮演的角色絕不能與現在進行簡單類推類比,今天的配儲只是偶爾調用甚至從來沒有調用,今後的儲能應當成爲智慧電網、新型電力系統中一個獨立且重要的組成部分,維持發電端與用電端之間的平衡,成爲市場機制下的一項重要產業。

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結合我國新能源電源和負荷中心時空錯配的現實,必須發揮電網企業的平臺和樞紐作用。推進新能源電力跨省跨區輸送通道建設,提高新能源跨域配置能力。

記者此前在採訪中也瞭解到,西北地區的大型風光基地項目一度因缺少電力輸送通道而延遲建設,影響了新能源的送出與消納。“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正是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新能源發展的落腳點之一。

在新形勢下,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還需要配電網進一步提質升級。

國家能源局指出,我國分佈式新能源發展較快,截至2023年年底裝機規模已超過2.5億千瓦,部分地區承載力接近極限,存在配電網電壓越限、電網調峰困難的情況。在此背景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期印發《關於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有針對性加強配電網建設,評估配電網承載能力,引導分佈式新能源科學佈局、有序開發、就近接入、就地消納。

“配電網接入改造是分佈式新能源消納的迫切問題。”鍾寶申也建議,相關部門儘快組織開展新一輪的農村配電網改造,以適應分佈式新能源發展需求,明確任務進度和費用承擔機制以保障實施,保障新能源全面可靠接入。

此外,作爲促進新能源消納的重要途徑,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在近兩年漸成趨勢。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指出,自2023年以來,各省紛紛出臺電力市場交易實施方案,要求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存量與增量項目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但與此同時,在完備的電力市場機制建成之前,存量項目大比例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初始投資收益邏輯不能成立,會影響未來新增項目投資信心。

打造能源新質生產力

過去十多年,我國新能源產業鏈體系日臻完善,具備了領先全球的技術競爭優勢。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新能源作爲打造新質生產力的方向之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持續保持競爭力,必須將技術創新擺在核心位置。

以光伏發電爲例,我國光伏產業從原材料、設備、市場“三頭在外”,到如今產業鏈完善程度、市場規模、技術水平、產品成本等方面佔據了全球優勢地位。與此同時,光伏企業仍在攻堅、佈局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比如HJT、IBC和晶體硅/鈣鈦礦疊層電池。

此外,需要認識到的是,雖然我國光伏產業化技術已經全球領先,但是PERC、TOPcon、HJT、IBC這些已經或有待規模化量產的電池技術均來自海外。即原始創新能力不足,仍需要縮短與海外的差距。

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要牢牢把光伏核心技術抓在自己手上,加速搶佔HJT、鈣鈦礦等光伏領域技術制高點,積極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助力國家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我國光伏產業成爲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綠色能源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中國光伏企業要進一步加強科技研發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全球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劉漢元說。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建設,有助於保護新能源技術創新者的原始發明成果,激發創新熱情。南存輝聚焦商標、知識產權等領域提交提案,建議持續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爲營造良好的創新發展環境積極建言獻策。

在技術創新驅動下,新能源將帶動整個社會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並將賦能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南存輝表示:隨着“雙碳”戰略的推進,帶來了生產方式和整個業態的深度調整,對各行各業產生了深遠影響,碳足跡、碳排放、碳捕捉、碳交易等諸多創新的技術、創新的產品、創新的業態會不斷涌現。以製造業爲例,從源頭到後端產品、服務等都要向低碳化、綠色化轉型。

劉漢元關注到,隨着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佔比持續攀升,企業電力消費碳排放覈算的問題愈發重要。他認爲:“開展監測和精準量化電力消費的碳排放,是反映我國工業企業碳排放現狀及減排進程的重要基礎工作,是提升企業綠電消費積極性,幫助企業降低間接碳排放,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切實抓手,也是體現工業出口產品低碳競爭力,應對國際‘碳壁壘’的最佳措施。”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