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區要更名 未來祭「強制拍賣」逼退賴皮廠商
成立54年的加工出口區要改名升級爲「科技產業園區」,同時將祭出強制拍賣制度,清除賴着不走的不善廠商,圖爲加工區高雄園區。(圖: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提供)
成立54年的加工出口區要設「退場機制」。經濟部加工出口區規劃改名升級爲「科技產業園區」,同時設立退場機制。未來營運困難或未按照投資計劃執行廠商,將取消駐區資格,廠房地上物不拆除者將「強制拍賣」。讓現有10座園區可以騰出空間,給予新廠商進駐經營。
經濟部近日將加工出口區設置條例修正爲《科技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除了將老名字加工區取消,重要是建立一套退場機制,凡是不當經營廠商,將取消其駐區資格,並給予2年改善期,屆期未完成廠房建築物將「強制拍賣」。 該法希望今年送行政院與立法院,通過後實施。
對於改名,經濟部加工處處長黃文谷說明,這個想法10幾年前就有,畢竟加工出口區有其時代背景,名稱已不符合現在產業屬性與服務內容,且現在去各縣市找土地擴廠,加工兩字要花很大力氣去說明,因此乃改爲「科技產業園區」,這是「與時俱進」。
對於整套退場機制,他表示,就是「去身份」與「強制拍賣」兩個重點。進入加工區的廠商都需經過區內投審會審查,取得「區內事業」資格,才能設廠生產,未來如果發現未依照投資計劃經營,未改善將撤銷其駐區資格。
之後,就進入強制拍賣階段,加工區管理處會成立「閒置活化推動小組」,再給予2年改善期,如果繼續擺爛,就進入強制拍賣地上物程序,所得金額清償廠商債款或費用後,再歸廠商。
黃文谷表示,加工區給予租稅優惠,租金只是公告現值加5%而已,可以說是低成本,這也造成有些廠商,經營有問題或已無力經營,但賴着不走。因地上廠房建物是廠商的,過去走民事法院處理,曠日廢時,因此才修法明定退場程序。「希望趕快把土地騰出來,留給真正要經營的廠商。」
加工出口區目前在臺中、高雄與屏東共有10個園區,像是高雄園區、臺中軟體園區等,面積530公頃,共有744家廠商進駐,以臺中軟體園區家數佔一半以上。每年新增廠商多集中在中軟,製造園區基本都已是爆滿狀態,申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