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冬百人牽罟 傳承捕魚古法

屏東縣佳冬鄉塭豐社區舉辦漁村牽罟文化活動,滿滿的漁獲讓大家開心不已。(羅琦文攝)

屏東縣第9屆「漁夫生活節漁村牽罟文化活動」26日在佳冬鄉塭仔滯洪池舉行,有200多位民衆前來體驗古早漁村文化,還有各種手作活動、市集。民衆撈起滿滿的漁獲,還發現1只可愛的河豚,大家開心不已。

原本預定在沙灘舉行的牽罟活動,因潭美臺風外環氣流影響,海邊浪高達2公尺,爲安全考量活動改到塭仔滯洪池舉行。民衆奮力拉起漁網,滿滿的漁獲讓大家驚呼不已。除了傳統牽罟活動,還有鹹鴨蛋、海藻爆爆珠、「苔」迪熊等各種手作活動,以及市集、屏東客家八音、牽罟歌表演,中午吃佳冬特產石斑魚海口飯湯,讓遊客體驗早期漁民捕魚、吃魚的生活方式。

佳冬鄉林邊溪出海口左側的塭豐村是傳統小漁村,塭豐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吳世昌表示,牽罟在4、50年前是很常見的漁村捕魚方式,塭豐網罟頭家超過10位,但是隨着漁業演進已不復見,因此以文化體驗方式傳承,讓大家瞭解過去漁民如何捕魚,並學習到1條魚如何上桌的食魚教育。

吳世昌說,牽罟有着先民的智慧,不是隨時可以進行的,要看水流方向及魚羣位置。另外,牽罟是全村人出動的大事,只要網罟頭家吆喝要拉網捕魚,大家統統往海邊走,也形成地方特色歌謠「牽罟歌」,在等待牽罟的過程,爲了讓大家填肚子,也會就地挖沙坑燒烤在地食材,形成特殊的沙窯餐。

來自高雄的60歲吳先生說,小時候只聽過牽罟,沒有看過,牽罟變成一種傳說中的生活方式,他從第1屆牽罟活動參加到現在第9屆,感到相當有意義,一個活動有文化纔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