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根本任務

早上我還沒處理完家務,就收到一個家長的信息:

她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就是很多家長雖然侃侃而談,但其實並不懂學習規律,也因此很多人被割了韭菜而不自知。

這是真的。

一般來說,到了初中很多家長就會逐漸明白這個道理。

當然也有一直不明白的,這裡面還有命好的,沒有太費心思,孩子也成長的不錯。

“家長”這個身份的特點就是,你必須得不斷成長,提升認知,才能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昨晚我們做了個有關“教訓”的分享。

和以往分享不同,以往哪怕是再不吸睛的分享,也會引來一兩個新加入者,昨天這個分享前所未有地無人問津。

這是我營銷宣傳的問題。太實在的東西不利於吸引注意力,我們應該深刻理解人性。

但其實,只要聽了分享的,多少都會感受到這個分享的價值點在哪裡。

這是一個一線媽媽的分享。和所謂的專家機構不同,媽媽們的分享更側重於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成長過程和自己走過彎路從而得出來的經驗教訓。

更真實、更鮮活,也更觸動人心。

對很多人來說,專家說的規律性的東西,沒有經歷,很難體悟,但是身邊真實案例的力量更能激起你改變的想法和上進的需求。

尤其是,你會發現,孩子各種表現突出的家長,都會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比如情緒特別穩定,循循善誘,或者特別善於總結,能夠形成自己的方法論,等等。

這幾年通過自己的經歷、成長和感悟,吸收了各個羣裡幾千名家長們的經歷分享和成長經驗,到現在爲止,我認爲:

在升學考試方面,家長最根本的任務除了激發自驅力之外,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學習。

實踐中趟出來的經驗,和理論也能對上,我最近在學發展心理學,裡面對小學階段孩子的要求就一條,就是要“學會學習”。

只有四個字,但是理解和實踐的過程卻要經歷千山萬水。

實踐中,引導孩子學會學習的過程,在孩子人生的各個階段表現是不一樣的。

幼兒階段,根據孩子發展階段的特點,我們要極具耐心地去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和用遊戲建立孩子對學科的基本認識。

到了小學階段,習慣的培養,基本學習方式方法的建立,都很耗費心血,考驗耐性。

到了初中又要經歷親子關係的考驗,對孩子學習的關注必須從具體的分數排名轉向對孩子內驅力的激發,乃至人格的培養上方有成效。

到了高中又有不同,我還沒經歷,暫時先不概括。

總之就是要經歷一個“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過程。

幼小階段不能雲裡霧裡地空談理論不抓落實,等到了初中又天天只抓細節和具體學習而不擡頭看看前路,從更高維度上去把握實質、解決問題。

我們平時交流,一聊天你就能發現家長維度的不同。

有的家長就只是在談具體學習層面,這個好處是特別務實,哪個學科怎麼學搞的清清楚楚,頭頭是道。

這對初中以前的孩子特別好,因爲家長務實,凡事都能給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孩子也配合,屬於最理想的雙向奔赴。

成績自然差不了,小升初多半也能達成理想的結果。

但是到了初中階段,如果你還是隻有務實的方法,而不關注如何解決“人”的成長會遇到的更高維的問題,原來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比如,你可以指點初一的兒子怎麼學道法,這時候只要有效果孩子就信你,但是到了初二可能就不靈了。

這時候孩子進入可怕的14歲,質疑一切,一點效果已經不能滿足他凸顯自我的需要,他要證明自己可以達成更好的結果。

這時你就不能再單向灌輸你的辦法,而是給出讓他自己探索的空間,哪怕他探索的結果並不理想,但這個過程一定要有。

你可以遠遠觀望,他一旦來求助,你能提供支持和幫助,但不要試圖中斷他自己探索的過程,灌輸自己的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

有很多家長都有“懂王”氣質,孩子小學低幼的時候,需要很務實地去教會孩子一些具體的方法,着手培養習慣的時候,家長覺得不應該干涉,應該放手。

這在現有的升學考試環境下,很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等後面意識到了問題,需要花更大精力去彌補。

孩子小時候,一個不務實的家長是災難。隨着孩子長大,太務實的家長又可能變成災難。

這時候家長就要自我成長、提升認知,把對人的關注提要升到逐漸高於對具體目標和結果的關注上去。

比如,對於小學的孩子,你要手把手地教會他怎麼整理書包,怎麼利用記事本,一道數學題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語文字詞怎麼積累。

要檢查作業,要聽寫,要規定每天背幾個單詞,孩子會在這些日復一日的任務中養成習慣、對責任有直觀感受,對達成目標的路徑有清晰的認識。

這時候你如果只是整日告訴他要樹立目標,要做計劃,要好好完成計劃,一般來說,悟性好的孩子還行,自己也能慢慢探索出來。

而對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可能不太能理解這些比較抽象的概念,也就沒辦法養成所謂的好習慣和做事方式。

這就屬於家長眼高手低,看似啥都懂但是不能落實的情況。

等到了初中,這種特別務實的家長很可能又會變成沉浸在過往的“成功”經驗中不能自拔,還在日復一日地檢查作業聽寫字詞講數學題等等。

但是你會發現,孩子不願意被你的經驗束縛和操控了,他想嘗試自己的方式方法,這時候爲了效率你還要保持原來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不斷自我成長,提升認知,這才應該是“自雞”的含義。

所謂“自雞”,不應該是把自己雞的很成功,年薪百萬,房子五六七八套,但對孩子教育只是花錢託底就夠了。

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學不學習這件事兒,當他逐漸長大之後,唯一能夠對他起作用的只有“他想學”,而不是“你花錢”。

他想,你的方法和你的錢才能起作用,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只能促進。

但是很遺憾,現實中絕大多數家長基本還停留在報班花錢解決一切問題的層面,裡面不乏自己工作比較不錯的家長。

實際上細究起來,不是道理太難懂,實在是花錢解決問題比較輕鬆省心而已,哪怕是自欺欺人也行。

還有一點就是,初中家長在初中的學習節奏裡會很快就體會到這一點。但實際上,讓孩子從小學會學習這一點更重要。

只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們多半都會在忙活自己,孩子小的時候,問題也會隱藏的比較深,不會通過成績顯露出來。

所以,如果小學階段的家長,能夠在很務實的基礎上,又能看到學習的本質,引導孩子學會學習,這樣的家長一定會是TOP5%的家長。

我們經常給孩子劃分TOP等級,給學校劃分TOP等級,但我們很少給自己劃分TOP等級,而且我們很容易原諒自己的失誤和過錯。

但是,以上不管哪種情況,只要家長還願意關注孩子,就都算是好家長,就比把孩子扔給別人,扔給補習班課外機構強。

證明我們至少都走在學習進步的路上,只是有時候會陷在自己的維度裡打轉轉,不能很快地上升到更高維度。

家長是一個不能選擇的身份,所以只能做好,孩子越小希望越大,不要害怕承擔責任和進步,大家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