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視感/《你的臉》──赤裸裸的靈魂表露無遺

▲《你的臉》劇照、工作照。(圖/汯呄霖電影提供/攝影張鍾元

●既視感/電影成癮的厭世肥宅,因爲電影多少習慣了這個世界。

雖然無緣看過《家在蘭若寺》,但我想像中的蔡明亮的VR電影,是透過現代科技,將你丟進一個空間之中,在最近的距離旁觀着與你漠不相關的人、事、物一一發生。但本質上來說還是一部「蔡明亮電影」,改變的只是媒介。而就我看過幾部虛擬實境電影后的感想,雖然它們總強調體驗,但奇妙的是,縱使你感覺到你置身於角色所處的那個場域,但卻發現疏離感其實比單純觀看熒幕更強烈,伸手想去抓,卻發現「虛擬實境」終究只是「虛擬」。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在如何重製、擬真,中間怎麼樣都隔着一層無法撥開的紗,而自己被孤立在被重新建構出來的影像環境之中。

電影是什麼?是一種綜合視覺與聽覺體驗的經驗載體嗎?電影院是什麼?是經驗發生當下所身處的場域嗎?那觀衆又是什麼?是親身經驗「經驗」的參與者,是旁觀「經驗」的見證人,亦或是與「經驗」溝通交流傳遞者。我想這或許是從電影發生之初,便持續爭論不休的命題,而答案永遠也見仁見智。

看完《你的臉》後,我覺得蔡明亮在電影媒介的梳理以及經驗場域的探索上已經到達了新的境界。對於我而言,觀看他的電影,已經不只是純粹的在觀看一個故事的發生,而是在「參與」一個狀態,《你的臉》當中並沒有敘事,或許對於習慣故事的人而言這是一連串對於劇情推動無效的影像累積。但相對的,站在處於場域經驗的立場,只看五分鐘也好,連續看五個小時也罷,都是不同程度及方式個人經驗。然後這樣的經驗其實是跳脫影像敘事束縛的,我們直接的參與影像、觀看影像,同時影像也是在凝視我們,參與着在座我們的人生。自此,我覺得真正意義上的互動才正式產生,比起打着虛擬實境,甚至是互動裝置來增強參與的媒介而言,我反倒覺得這樣的互動纔是電影與人最純粹、自然的相處模式。我坐在這裡看你,你在那邊也看着我。

去年度開始臺北電影節推出的「電影正發生」活動,試圖拓寬觀衆涉入電影的界線。而蔡明亮則一直持續走在最前面。不管是前幾年與北師美術館的合作,或者是去年的《家在蘭若寺》,他一直在嘗試着顛覆電影限制以及大衆觀影的習慣。對於我而言,昨晚在新光影城看的電影叫做《你的臉》,而昨晚經歷的整個在新光影城的活動也可以稱做《蔡明亮的你的臉》,前面的影像很棒,後面的涉入與補充也相當吸引人,兩個不同量體的呈現,哪個纔是電影,我覺得這兩者都是,都是在電影這個場域發生的事。

但縱使如此,雖然展演的場域可以很多元,表現的方式可以很豐富。不過若要說起電影的源頭,影像或許還是那個向下挖掘到最後的核心,畢竟因爲有了影像,纔會發生接下來的事情,而有些事也只有「電影」能夠表現與承擔。特寫就是一例。就像蔡明亮導演在映後座談中所說的,他在拍完《家在蘭若寺》後對於特寫鏡頭產生前所未有的渴望,因爲這是電影所獨有的語言,是虛擬實境達不到的效果。於是他決定拍一部完全只有特寫、只有臉的電影。這不僅是一個前衛的嘗試,同時也可以說是回到初心的展現。

「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蔡明亮的電影對我來說重如泰山,但它卻又將他處理的輕如鴻毛。在觀影當下,我第一次這麼真切的感受的電影的純粹與美好,也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真誠、直接的情緒心靈對撞。雖然表面上,《你的臉》當中只是單純的若干張臉並置,當中或有閒聊、或睡、或醒、或凝視、或放空,或根本不是人的臉。但透過這些臉,我所看到的卻是比千言萬語更多、更完整的生命論述。在電影發展史上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多說一些,透過敘事、表演、攝影機運動剪輯,等等方式引導觀衆更靠近影片一些。但沒想到最後卻以這樣昇華的方式,得到最純粹直接的展現。若要說獨角戲以及大段獨白是展現一個演員最純粹、最精華的部分。那麼大段落剝除攝影機運動後的特寫就可以算是電影的獨角戲。一張臉佔滿整個畫面。臉上的紋理皺紋代表着一段生命故事,一個嘆息、一個鼾聲、一個表情變化,在鏡頭的放大檢視下,將一個人內心思負表露無遺,也將靈魂赤裸裸的曝光

回過頭來看,《你的臉》究竟是哪裡好,一時間好像也無法說的太清楚、太具體,畢竟特寫鏡頭也不是蔡明亮發明的,影史上著名的特寫也多如牛毛。但我覺得本部片對我的意義在於,他又更純粹的使用電影、使用特寫,將情緒連結從敘事、論述的禁錮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抵達一個直接的、置於場域「經驗」當下的狀態,然後在最後直接帶着我們進入場域,體會場域的情緒變化。在那當下,除了影像與觀衆之外,互文的論述又多了一層,經驗與場域產生了更直接的連結。從此,影像、觀衆、經驗、場域等概念交融在一起,電影又於焉而生。

其實打到這裡,我越來越不知道我在打什麼,然後越來越覺得自己在蔡明亮的電影中漸趨渺小。但或許這樣也沒關係,因爲這完全是個人式的體驗,重要的是獲得了什麼樣經驗,到達了什麼狀態。

熱門文章》►《誰先愛上他的》──恨比較容易康復►《地球最後的夜晚》──似夢非醒,無法自拔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既視感」臉書,請勿直接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