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助力智慧製造、服務創新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楊秉祥指出,「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是與歐盟指標科研計劃Horizon Europe合作開發,可滿足國內靈活智慧組裝需求。
【撰文/陳怡如】
AI加速機器人科技朝向更智慧、更靈活發展,除持續在製造業領域應用精進之外,未來更可廣泛應用於服務業領域,爲日常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工研院於「2024 臺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展出7項智慧機器人關鍵技術,協助企業邁向智慧製造及高值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根據Global Information的市調顯示,AI機器人市場正快速成長,預計到2028年將以29.9%的複合年成長率成長至443億美元,顯示其巨大的商機潛力。工研院在智慧機器人領域持續突破,積極推動AI技術與機器人應用的深度融合,爲製造與服務業注入創新動能。
精準模仿技師操作 助攻臺灣手工具產業
AI正在加速製造業的轉型與升級,尤其在智慧製造領域。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楊秉祥指出,此次展出的「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是與歐盟指標科研計劃Horizon Europe合作開發,以AI生成自動組裝程序,讓機器人能模仿人類雙手靈活組裝,不僅提升生產效率、強化製造能力,更提升臺灣機器人在國際間的地位。
「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能靈活組裝超過120種手工具,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有效節省50%的治具成本,此項技術可迅速客製化,以滿足國內靈活智慧組裝需求,提升產業競爭力。目前已和國內手工具界的隱形冠軍英發企業合作,實際應用於產線上,幫助臺灣手工具產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工業5.0推手 AI生成最佳化工作路徑
面對少量多樣化的加工挑戰,加上製造業缺工、設備操作複雜等問題,工研院推出智慧製造解決方案「HolonOS」,以AI自動生成最佳工作路徑、即時補償變異,提高生產靈活度及效率。
HolonOS以簡易操作的PC介面,能支援國內外各大廠牌的機器人,不僅解決製造業跨廠區、跨設備的整合問題,也能集中管理製程所需資料,透過軟體中的製程數據,滿足業者少量多樣及彈性生產的需求,能減少新人訓練時間50%,並保存90%的企業專屬技術。
目前HolonOS已從工研院衍生新創公司「赫侖」,並技轉水五金、廚具、精品刀具、自行車、手工具、汽機車零件等產業,並跨足半導體及航太產業,應用範圍極廣,協助臺灣製造業快速升級到工業5.0。
工研院推出智慧製造解決方案「HolonOS」,能支援國內外各大廠牌的機器人,解決製造業跨廠區、跨設備的整合問題。
晶圓運送、金屬加工、異常偵測都難不倒
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預估,半導體產業晶圓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達10.3億美元。工研院研發之「嵌入式傳送機器人」具備高速、低振控制技術,有效降低搬運時的振動和誤差,確保晶圓傳送中不受損傷。其嵌入式設計使電控模組與機器人合爲一體,提升設備空間利用率、維修便利性及抗電磁干擾性。
精密製造產業中,特別是金屬加工產線,依賴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進行精密調整與教導操作,導致效率提升困難。工研院推出「RobotSmith」機器人AI產線助理,提供金屬表面加工的全方位解決方案,以自動產生機器人加工程式,縮短95%教點作業時程,並可運用語音控制1秒內部署產線製造流程,還可提前預測砂帶磨耗能達到95%以上正確率。此外,系統支援10家以上國際機器人品牌,協助製造業快速實現虛實整合。
此外,製造業在自動化轉型過程中,異常狀態檢測與處理是關鍵挑戰。工研院研發的「製程異常狀態檢知系統」利用機械手臂、視覺及振動感測器,不僅提升異常辨識的準確率,還能透過機器人執行上下料任務,減少對人力的需求,並即時偵測製程異常。目前已導入國內放電加工設備商,協助建立智慧化電極檢測解決方案,預估可提高15%良率,增強航太加工零件供應鏈的競爭力。
AI驅動 智慧製造與服務創新
傳統超音波設備在切削、研磨及清洗等應用中,由於頻率和振幅不穩定,往往導致加工效果不理想,增加生產成本。工研院的「智慧型數位式超音波控制器」具備自動頻率補償與振幅控制功能,能夠有效降低能源消耗,節能10%以上,並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可應用於切削、研磨及清洗,透過驅動與傳電線圈頻率解耦,可提升無線傳電刀把效率達50%以上,並且具備多種客製化熔接模式,加速塑膠熔接整機國產化。
機器人技術不僅推動製造業升級,還逐步進入服務業,爲日常生活帶來便捷體驗。工研院開發的「AI智慧店員機器人」結合視覺辨識與人工智慧技術,能理解複雜的口語化命令,做出即時回饋與調整,宛如與真人交談。現在這項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零售、護理、家庭及博物館導覽,無須寫程式,可輕鬆上手,提升用戶體驗及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