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除了可以跳舞 還可以去治療兒童自閉症
原標題:除了讓機器人跳舞賣萌,他們還讓機器人去治療自閉症兒童
現階段機器人的剛需市場在哪?
相信這個問題應該困擾過不少年輕的創業者們,尤其是在機器人(不包括工業機器人)領域的不斷折騰的創業者們。
很多創業者給出的答案出奇的一致,玩具市場是他們公認的藍海,至少在目前而言,玩具市場能讓這些機器人產品找到一個硬的需求點,一個存在的理由。這些機器人不僅是孩子們的高端玩具,同時也是兼具學習、教育功能的Robot。往小點說,寓教於樂,在遊戲的過程中充分挖掘青少年的創造力,鍛鍊思維,開闊視野;往大點說,這些高端玩具能激發潛能,造福全人類。
把機器人跟教育結合在一起,似乎也是個很不錯的做法。教育這塊,除了兒童教育,也可以做高校教育,技能培訓啥的,現在大學都流行校企合作,都講究產學研一體化,大家都懂的。所以,無論是五、六歲的兒童,還是初、高中學生,乃至大學生都可以用到機器人來學習、研究。
除了玩具與教育之外呢?機器人還能幹點啥?
醫療,將機器人用於醫療領域這不是個新鮮事,但卻能很好的找到一些突破口。
一個名爲“機器之心”的創業團隊,基於NAO機器人開發了一整套適於輔助自閉症兒童康復教學的機器人智能應用平臺。通過使用IP網絡,用電腦、手機終端等設備不僅能控制機器人的各個關節的舵機轉動,還能輸入中文字符, 讓機器人按照字符串發音。此外還可以調用已經保存在機器人中的動作和聲音模塊,使機器人完成一組動作。
這是國內首個用機器人去專注自閉症康復教學的團隊,那麼雷鋒網就不禁想問,用機器人去輔助治療自閉症,這事靠譜嗎?
雷鋒網:用機器人是協助治療自閉兒童,誰想出來的?
早在2011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與聖母大學心理學院就相繼開展了利用機器人來承擔與患者的一對一教學,幫助自閉症患者融入正常人類社會,使他們逐步接受人類社會的特質,並學習基本技能。
劉肖(“機器之心”創始人):我發現國外有過類似的嘗試,目前全球已有20多所學校都在進行相關教學試驗,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國內卻還沒有人來做。我們希望用科技的力量,去爲自閉症患兒和家庭帶來新的希望。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現有自閉症患者3 500萬人,其中40%是兒童,每20分鐘就有一名自閉症兒童誕生,中國自閉症患兒人數達100多萬,且發病率在上升。更讓人擔心的是,一名自閉症孩子一般需要2~3人照顧,但合格的自閉症診療醫生和康復培訓人員的數量卻遠低於自閉症患者人數。
記者:爲什麼要用機器人去治療自閉症兒童?能解決什麼問題?
劉肖:有個家長告訴我,他們家自閉症小孩誰都不理,但會對在搖籃裡的妹妹很感興趣,經常逗她。這個從自閉症方面來說,她妹妹對他來說是可控的,所以他纔敢於去交流。同樣,機器人的面部表情和動作比人簡單,還可以和人相互交流,語言、動作和眼神方面都可以促進交流。
第一、NAO機器人具備的人臉識別功能和智能互動可以幫助他們協調自身對他人和週遭事物的注意力,也就是“相互注意協調能力”,使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並樂於去鍛鍊社交能力。
第二、機器人NAO擁有豐富的人工智能(可與人對話、散步、踢足球,跳舞、自由行走),高58釐米,如同“玩具”一般對自閉症兒童有巨大的吸引力。大量的實驗數據顯示,機器人與兒童之間的交互,能夠極大地激發孩子們的積極性,並且,而孩子們不僅願意與機器人溝通,他們與其他參與這個實驗的孩子也有交流。
第三、“簡化”了的交流更易於帶兒童走出自閉。自閉症兒童大多缺乏正常的社交、溝通能力,而人類豐富的面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會讓他們充滿畏懼。而機器人恰恰相反,雖然以NAO爲代表的仿人機器人具備和人相似的外表,但它們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卻要簡單得多,能使自閉症患者更容易地接收外界信息,從而培養基本的生活和社交技能。
第四、機器人在單一重複性訓練中不會有焦躁情緒,不會令兒童畏懼社交。
現在治療自閉症兒童最常用的手段是ABA,應用行爲分析療法。這是一種結構化的教育方法,把要教授的技能分解成可執行的行爲單元,用特殊的手段對每一個行爲單元進行培訓直到掌握,最後把已掌握的行爲單元串聯起來形成更爲複雜的行爲。但效果其實並不好,所以很多自閉症機構希望突破治療瓶頸,去改善效果。
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更願意與機器人交流,這對早期干預治療至關重要,也爲日後自閉症兒童與人的交流作準備,以便他們逐漸恢復健康。
記者:你們都做法與國外的方式一樣嗎?
劉肖:我們有三大技術優勢:
首先,爲用戶開發了0技術門檻的軟件平臺,廣大醫師無需編程就可以自由更新控制機器人教學內容,這一技術直接打破了NAO機器人的軟件系統,他們的軟件只能提供給開發者,而我們的對象是所有人。
其次,遠程控制技術結合後期開發的機械臂,醫師可以在專家室裡同時控制5臺機器人,同時跟進5個患兒的治療進程,彌補自閉症醫師不足的現狀。
最後,真人聲音採集與處理。機器人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聲音不是機器的聲音,而是患兒父母或醫生的聲音,這樣能確保兒童在安全感環境中更好地進行康復訓練。
記者:教學實驗效果如何?
劉肖:絕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歡機器人,比如說當機器人成功射門時,所有小孩都會自發鼓掌,這就說明了這個東西對他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我們希望能在這種陪伴、放鬆的狀態下提高小孩的社交積極性,慢慢走出自閉,並通過機器人約會等方式讓他們掌握更多的人際交往的技能。
有個大二的學生問過一個問題,他說將來想往機器人方向發展,只是不知道未來如何?
有人說,你看,現在機器人多火,很多做機器人創業的都拿了錢;
也有人指出,機器人也不只今年火,之前也火過好幾回,要知道光鮮亮麗的表皮之下,可能是無數的深坑。
說到機器人,其實給人的想象空間非常大,但是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能做到的,能做好的事情,並不多,如何在現有技術水平下,找到一條適合生存發展的路子,很重要。
機器人涉及醫療領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現階段去看,卻最適合。簡單、重複、不厭其煩、任勞任怨,能做到的就是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