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JEEP誕生80週年連載(3):有驚無險的原型車測試

尼伯龍根工廠昨天

以下文章來源於火槍手閱讀計劃,作者前車兒衚衕老孟

火槍手閱讀計劃

分享有態度有溫度的新知

馬不停蹄地趕回巴特勒後,普羅布斯特便帶領幾位班塔姆公司工人開始組裝原型車。這顯然不是從備件庫裡選幾樣配件那麼簡單,因爲原型車的大部分零部件都完全不同於既往的班塔姆車型。由於換裝了大陸公司的45hp四缸發動機,當下必須爲樣車適配來自斯圖貝克Champion車型的強度更高的半軸。但這又引發了另一個問題,生產商斯派塞公司(Spicer)暫時無法爲四驅車型適配這款半軸。儘管他們承諾組織一支專業團隊全力解決適配問題,但留給普羅布斯特的時間也的確不多了。除半軸外,樣車還要適配同樣來自斯派塞公司的分動器,以及來自華納齒輪公司(Warner Gear,後成爲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格華納的一部分)的新變速器。

圖示爲第三代班塔姆輕型四驅車,型號名爲BRC-40,其中,BRC是Bantam Reconnaissance Car的縮寫,意爲班塔姆偵察車,40代表發動機輸出功率爲40馬力。美國通過《租借法案》向蘇聯援助了數百臺BRC-40

班塔姆團隊沒日沒夜地趕製着原型車。他們從車身和底盤框架開始,一步步將發動機、變速器和後橋整合到一起。車身幾乎是全新的,覆蓋件大部分是平整的鋼質板件,只有前翼子板是公司的庫存件。前圍板和發動機艙蓋也取自既往車型,並做了一些調整。眼看交車截止日一天天臨近,可半軸依然沒有着落,斯派塞公司的工程師們還在絞盡腦汁地研究着解決方案,普羅布斯特的信心有些動搖了。距截止日9月23日僅三星期時,普羅布斯特撥通了國防諮詢委員會委員阿特·勃蘭特的電話,沮喪地告訴他班塔姆團隊可能無法按時交車,因爲半軸問題一直沒能解決。

就在普羅布斯特萬念俱灰之時,幸運女神再次降臨:斯派塞團隊終於敲定了適配改進方案,在9月15日(星期日)交付了新半軸,排除了最後一道障礙。普羅布斯特迅速帶領團隊將新半軸裝配到底盤上。在距截止日僅8天時,普羅布斯特向零部件供應商們發出通知,告訴他們可以來巴特勒參加原型車路試和最終調試工作,但只有9月22日一天時間,而且分配給每家供應商的時間只有1小時。

工作人員正在向運輸船上吊裝一臺班塔姆BRC-40。這艘運輸船的目的地很可能是蘇聯,因爲美國將大多數的班塔姆BRC-40都援助給了蘇聯紅軍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班塔姆原型車看起來低矮而敦實,車身內外都展現出設計上的獨到之處:沒有車門,只在側圍開口;前風擋很高;發動機艙蓋和進氣格柵都採用弧形造型。總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臺“完全陌生”的輕型車,它似乎已經爲投入戰場做好了準備。班塔姆團隊對自己的傑作非常滿意。加滿油後,普羅布斯特興奮地坐到了駕駛座上。他啓動發動機,朝着用於測試車輛爬坡能力的45度坡徑直駛去。隨着驅動模式轉換到四驅模式,原型車毫不費力地爬上了45度坡。此時此刻,普羅布斯特難掩欣喜之情,他得意地衝着班塔姆工廠經理哈羅德·克里斯特(Harold Crist)喊道:“這簡直就是臺性能機器!”經過一番調試後,供應商代表們也輪流投入路試,大家都爲原型車的出色表現而驚喜萬分。

第二天一早,普羅布斯特和哈羅德·克里斯特開始準備將原型車運往300英里外的霍拉伯德營。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最終決定親自駕駛原型車趕往目的地,而不是採用貨車載運這種更穩妥的法子。他們認爲這樣正好有充足的時間來測試新發動機,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故障。旅程之初,普羅布斯特按當時的路試方法,故意壓低車速讓發動機緩慢熄火,藉此來測試發動機性能。可時間不等人,交車截止時間已經近在咫尺,而眼前還路途漫漫,普羅布斯特不得不逐漸提高車速。中午剛過,兩人開始擔心能不能在下午5點前趕到目的地。爲了與時間賽跑,普羅布斯特幾乎把原型車的動力性能逼到了極限。直到下午4點30分,他們才駕着原型車衝進霍拉伯德營,此時距交車截止時間只剩半小時了。普羅布斯特事後回憶說,那天的當地報紙頭條新聞是“日本入侵印度支那”(Indochina,我國譯爲中南半島)。

按美國陸軍要求進行輕量化改進的威利斯Quad更名爲威利斯MA。這幅照片攝於加利福尼亞州蒙特利灣的奧德堡(Fort Ord),坐在副駕駛座上的是著名演員華萊士·比裡(Wallace Beery),他當時正在拍攝電影《軍號嘹亮》(The Bugle Sounds),這部電影由米高梅公司(MGM)籌拍,講述了美國陸軍騎兵部隊的故事,參與拍攝的演員還有迷人的唐娜·裡德(Donna Reed)

赫伯特·勞斯少校一直在營地焦急地等着他們。與普羅布斯特和克里斯特寒暄幾句後,勞斯少校獨自駕駛原型車趕往陸軍測試場,他要用最嚴苛的條件來好好考驗一下這臺“小傢伙”。勞斯少校駕駛着原型車在令人望而生畏的越野測試道上展開了一番短暫而粗暴的路試。完成路試後,他駕車回到普羅布斯特和克里斯特身旁,給出了一段簡短而鏗鏘有力的評價:“軍需部過去20年採購的每一臺車我都開過,我能在15分鐘內給任何一臺車的性能下個結論。眼前這臺車真的太出色了,我堅信它能創造歷史。”

然而,班塔姆公司此時還遠沒有脫離“險境”。一位眉頭緊鎖的將軍摸着下巴問道:“這臺車有多重?”這個問題無疑令普羅布斯特如坐鍼氈。作爲設計師,他很清楚原型車的重量遠超軍方要求的1300磅。儘管道出實情也許就意味着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但他還是決定堂堂正正地講真話。

一臺令人過目難忘的威利斯MA。威利斯Quad在招標測試中表現優異,風頭勝過福特Pigmy和班塔姆Mark II。威利斯公司最終贏得了輕型軍用車合同,Quad的量產版更名爲MA,成爲美國陸軍的制式軍用車。不過MA在量產過程中換裝了福特Pigmy樣式的發動機艙蓋和前臉

“燃油、機油和冷卻液都在低位的時候,”普羅布斯特說,“這臺原型車的全重是1840磅。爲提高結構強度,量產型可能還要增重30~50磅。”陸軍明確要求新車的全重不能超過1300磅,而班塔姆原型車竟然超重了540磅,更糟糕的是,身爲設計師的普羅布斯特還言之鑿鑿地說量產車的全重會進一步增加。此時,現場陷入一片沉寂,似乎沒人知道該如何化解這種令人窒息的尷尬。

此時,一位來自騎兵部隊的將軍忽然起身說道:“如果兩個人能把它從溝裡擡出來,我們就用得上它。”這位將軍身高足有1.9米,體重估計超過110千克。他大步走到原型車旁,屏息聚力,一下把車尾擡離了地面。隨後,他轉向其他人,不斷地點着頭,無疑在表達着自己對這臺“小傢伙”的認可。這位“魯莽”的將軍也許不會想到,他的一時衝動拯救了班塔姆公司,當然,也創造了歷史。

普羅布斯特和班塔姆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如釋重負,他們可以返回巴特勒去組裝剩下的70臺樣車了。與此同時,軍方開始對原型車進行殘酷的全面測試。經過測試人員的一番“蹂躪”,原型車最終變得狼狽不堪:車架彎曲,尾燈和換擋撥叉軸等部件受損,傳動系齒輪和減振裝置也都損耗嚴重。儘管如此,測試人員都對原型車的性能給予了高度評價。普羅布斯特顯然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原型車的設計非常成功,它簡直就是軍方夢寐以求的尤物。

這幅經過後期上色處理的照片攝於弗吉尼亞州皮克特基地,注意車上士兵所戴的老式頭盔和手持的彈鼓版湯姆森衝鋒槍。有趣的是,我們在這幅照片裡找不到駕駛員

不久後,70臺樣車都按時組裝完成,隨後分配到各陸軍基地開展測試。有8臺樣車配裝了四輪轉向機構,儘管它們表現出色,但軍需部最終否決了這一技術方案,因爲這會增大後勤維護難度,而且相關配件的標準化工作也會耗費大量精力。更重要的是,一套四輪轉向機構需要適配兩具等速萬向節,而等速萬向節的生產工作會面臨一系列工藝和進度安排問題,這無疑會嚴重拖累整個項目。

班塔姆團隊不可能預料到的是,軍方高層此時又有了新的想法。由於項目的戰略意義重大且優先級很高,高層無疑希望獲得最理想的產品,而不是什麼差強人意的折中之選。將軍們確實一直在探討從班塔姆公司採購更多輕型車的可能性,但他們同時也在擔憂,如果災難真的降臨,意即真的爆發一場全面戰爭,那麼,以班塔姆公司現在的體量和產能,是否有能力滿足規模空前的戰時需求?退一步講,即使不去置疑班塔姆公司的能力,如果再引入一家制造商,同時投產新車,顯然更有利於保障產能和供應時效。此外,戰時的敵特破壞行動也會對重要工廠形成嚴重威脅,多一家工廠就意味着多一份安全保障。於是,軍方決定向威利斯公司和福特公司再次開放招標,因爲威利斯公司曾是唯一有意與班塔姆一爭高下的競標商,且擁有深厚的輕型車技術儲備,而福特公司除了敷衍了事地陪標和參與測試外,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性投入。

1941年,一位威利斯公司的工程師正駕駛威利斯MA開展涉水測試

軍方之所以將“心不在焉”的福特公司納入考慮範圍,是因爲這家老牌汽車製造商有毋庸置疑的實力在短時間內爆發出數十萬臺汽車的產能。實際上,高層一直對福特公司青睞有加,而對班塔姆公司則抱有難以掩飾的偏見。這顯然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相較於擁有悠久歷史和輝煌成就的製造業巨頭福特而言,班塔姆不過是一家小得可憐且始終沒能擺脫財務危機的末流製造商。在高層看來,只要有福特公司“坐鎮”,達成合同目標甚至滿足戰時需求就不是什麼大問題。當年11月,軍方毫無意外地分別授予了威利斯公司和福特公司生產原型車的合同,這多少有些“預謀”讓班塔姆公司知難而退的意味。更爲過分的是,軍方直接將班塔姆公司的投標方案交給兩家公司參考,甚至允許他們的工程師肆無忌憚地對班塔姆原型車進行拆解和測繪。不久後,福特公司拿出了一臺名爲Pigmy(意爲矮人或侏儒)的原型車,威利斯公司則拿出了名爲Quad的原型車。據說威利斯公司生產了兩臺Quad,其中一臺採用常規的前輪轉向機構,而另一臺則採用四輪轉向機構,但目前並沒有任何照片或實物能佐證這種說法。隨後,軍方開始對Pigmy和Quad開展全面測試,當然還有班塔姆的原型車,只不過後者的型號已經變更爲Bantam Mark II,相較最初的原型車進行了一些改進。

一位威利斯公司的工程師正駕駛威利斯MA開展越野測試,攝影師恰好捕捉到它越過一座小丘時四輪離地的畫面

這一輪測試工作嚴謹且艱鉅,軍方將對3臺原型車的動力性、操控性、舒適性、平順性和耐久性,以及爬坡、涉水和通過能力展開全面測試。爲獲取實際的最高速度、燃油經濟性和牽引能力數據,測試人員要駕駛着原型車馳騁荒野、翻山越嶺、跨溝渡河,經常會跑到某個零部件嚴重受損的程度才能作罷。隨後,測試人員要撰寫測試報告並將結果和改進意見反饋給三家制造商,同時對原型車進行必要的維護和修理,再投入新一輪測試。最終,在測試工作全面收官後,軍方得到了一個有些尷尬的結論:沒有一臺原型車的性能是完全達標的,它們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短板......

未完待續

本文譯自《JEEP:Eight Decades from Willys to Wrangler》(Motorbooks,Patrick R·Foster,2020)

本文譯者:前車兒衚衕老孟

本文責任編輯: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