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限購頻頻 是追求業績還是“飢餓營銷”?
證券時報記者 陳書玉 王明弘
一邊是主動權益基金密集取消限購,另一邊是債券型基金和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頻繁公告限購,“限購”是否成爲績優基金的宣傳利器?
受年初權益市場波動放大的影響,債市延續了去年的牛市行情,債基成立數量大增,在今年已發行基金中,募集規模前30名均爲債券型基金。隨着債基發行火爆,“閉門謝客”的限購基金數量同樣大增,Wind數據顯示,3月以來,已有219只基金(僅統計主份額)採取了暫停申購或暫停大額申購措施,其中124只爲債券型基金,46只爲QDII基金。
暫停大額申購的原因多爲“爲了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從限購數額來看,目前市場上單日大額限購1000元的產品有75只,其中48只爲債券型基金,佔比達64%,16只爲QDII基金;限購金額100元的產品有53只,其中47只爲債券型基金,佔比達89%,5只爲QDII基金。金額最低的4只產品分別爲:金元順安元啓限額50元,東海祥利純債、中歐興利A和東海祥瑞A都是10元,限購10元的三隻產品均爲債券型基金。
在業內人士來看,基金日限額1000萬元以下,幾乎等同拒絕機構資金流入;日限額10萬元以下,幾乎等同拒絕散戶中的大戶;日限額100元以下,和暫停申購差不多。
華東地區某公募基金公司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債市火熱容易造成債券產品規模過大,資金閒置會存在降低基金收益的風險,基金公司爲了保障原有投資者的收益,就會對基金進行限購。
此外,有基金經理表示,短期債基需要特別注意市場風險,3月開始,國債到期收益率開始回升,下行趨勢已經發生改變,債券市場目前或處於高位階段,限購是爲了一定程度避免被迫高位建倉。
除債券基金外,年內頻頻宣告限購的另一類基金爲QDII基金。QDII基金年內業績較爲亮眼,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615只QDII基金(不同份額分開統計)中175只實現正收益,其中收益率超過10%的有77只。
在此背景下,多隻QDII基金公告限購,其中僅3月25日,就有20只QDII基金啓動限購。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近期QDII基金密集進行限購,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外匯額度的限制,年內QDII基金業績表現亮眼,資金涌入熱情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外匯額度緊張,基金公司紛紛限購;二是部分QDII基金大幅溢價,公司也針對性地採取了限購措施。
此外,國內QDII基金中的美元債以及全球債券基金等近期頻頻出現限購。有分析指出,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會導致美元債及全球優質高息債券的配置難度增加,基金限購也在規避因大額資金涌入對原持有人投資收益的攤薄,同時保護基金經理的策略有效性。
今年,債券型基金和QDII基金成爲宣佈限購的主流基金產品,背後的本質仍然是績優基金的限購,那麼頻繁出現的限購到底能否保持基金業績?限購最低低至10元,是否存在着“飢餓營銷”的傾向?
以此前最爲吸睛的“櫥窗基金”——金元順安元啓爲例,該基金是一隻績優主動權益類基金,淨值屢創新高,儘管今年以來經歷了較大幅度回調,但目前已再度接近前高,近五年收益率達294.75%,該基金在2022年下半年限額就已調至50元。此前,不少投資者認爲該基金“看得見摸不着”,更多地成爲了一種宣傳展示。
有業內人士曾透露,發佈限購公告有時是一種營銷手段。績優產品在公告限購後會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場關注度,有時基金公司會主動進行額度適中的限購製造營銷話題,增加產品和基金經理的曝光度。不過,這種宣傳有時是把雙刃劍,歸根結底,產品的熱度還是取決於產品業績表現,有時基金在被放大鏡關注後,一旦走勢轉弱也會收穫負面評價。
該業內人士還表示,一部分規模小、業績好、賺錢效應明顯的主動權益基金會主動限購保持規模穩定,規模小的基金策略靈活,調倉相對容易,打造出基金經理的成名代表作後,提升基金經理名氣,再通過發行新的基金吸引投資者。還有一部分基金是機構的定製化產品,限購則是爲了拒絕散戶購買。
債券基金相較主動權益基金存在一定差異。有分析認爲,主動權益基金業績更多取決於基金經理的操作,一隻明星基金限購後,找到與之相似的基金並不容易。不過,債券基金總體收益水平本就比較穩定,基金之間差距相對較小,找到類似產品並不困難,不同債券基金的投資策略雖然也有差別,但債券基金長期的主要收益來自於票息,一定程度上影響收益水平的久期和槓桿率的使用總體上也遵循較爲穩定的規則。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認爲,對基金管理人來說,天然有增加基金規模的動機和維持日常流動性管理的需要,因此在不影響投資運作的情況下,如果通過限制申購可以達到控制規模的目的,基金管理人則不會選擇暫停申購。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基金公司增加基金規模的動機以及“櫥窗基金”平均業績好於指數水平,不排除基金公司採取“飢餓營銷”來擴大規模的可能性,特別對於一些規模並非過大或過小、所投資標的也大部分爲標準化資產的開放式基金來說,這種可能性也隨之增大。
主編:陳楚 編輯:汪雲鵬 美編:彭春霞
Tel:(0755)8351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