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治療骨鬆避免骨折造成手術困難

此爲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1名89歲老太太長期腰背疼痛,生活行動相當困難,經常站沒多久就受不了,要躺牀休息纔會比較舒服,女兒帶着媽媽到醫院檢查,經由X光檢查發現老太太有多處壓迫性骨折,測量骨密度T值僅有-3.5,醫師研判骨折由骨質疏鬆症所導致,立即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治療約7個月,老太太疼痛緩解也能漸漸行走。

【骨質疏鬆症初期不容易察覺 身高變矮4公分很可能是警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蕭龐軒表示,當骨質流失不斷加快,讓新骨頭生成無法及時填補,骨鬆也就漸漸上身,由於疾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高風險族羣病識感較低,經常在骨質大量流失發生骨折後,病人就醫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骨鬆,然而及早檢查與治療,就能大幅降低未來骨折發生風險。

蕭龐軒醫師說明,及早發現骨鬆相當重要,才能儘快採取應對措施,減少骨折所帶來的傷害風險,首先女性更年期是重要指標,當雌激素減少分泌,骨質保護力也就漸漸降低,其次發現自己比年輕時身高矮了4公分,或側面肋骨最下緣,與骨盆上緣間距小於一隻手指寬,就要立刻就醫檢查骨質狀況。

(圖/蕭龐軒醫師提供)

【骨質疏鬆症治療二方面着手 美國建議先採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蕭龐軒醫師指出,醫院檢查骨密度,會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如果檢測出骨密度小於-2.5,也就確診骨質疏鬆症。目前治療方式由兩個方向着手,分別有抑制骨質流失藥物,與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按照臺灣健保給付方式,先會給付抑制骨質流失藥物,若再發生骨折,纔會給付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蕭龐軒醫師補充,然而根據2020年美國臨牀內分泌醫學會骨質疏鬆症治療指引,針對極高骨鬆性骨折風險患者,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包含骨密度小於-3、曾接受骨鬆治療仍發生骨折、多處骨折、12個月內發生骨鬆性骨折病患,在提高骨質密度同時,也減少骨折發生風險,接續再用抑制骨質流失藥物治療。

【骨質疏鬆症治療不能任意中斷 治療成果恐怕功虧一簣】

蕭龐軒醫師強調,骨鬆就像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確診後治療藥物絕對不能中斷,在藥物協助下才能維持或增加骨質,一旦病人擅自停止藥物,骨質會恢復流失狀態,原本治療成果也就功虧一簣,診間內時常有病患,獲得相當治療成績後,未持續接受治療,發生骨折才又再次出現尋求醫療協助。

蕭龐軒醫師提醒,當磚頭如果不小心摔到地上,碎裂破損會因質量差異有不同,骨頭就像磚塊一樣,受到衝擊後也會隨着骨質好壞,出現不同嚴重度傷害,在相同狀況下摔倒骨折,必須手術治療時,骨質疏鬆症患者手術更加困難,就算完成手術,骨頭癒合時間會更長外,甚至未癒合都可能發生。

【骨鬆早期發現治療很重要 良好生活習慣有助穩定病情】

蕭龐軒醫師重申,骨鬆早期發現與治療相當重要,儘快採取保護措施,越能降低骨折危險,一旦發現身高變矮、肋骨與盆骨間距有異、腰背容易產生疼痛等駝矮痛徵兆,一定要馬上就醫檢查,確認骨質是否發生異常,假使發生骨鬆,一定要遵照醫生指示穩定施打藥物,生活習慣也要有所改變。

蕭龐軒醫師呼籲,不論是骨鬆患者,或高風險族羣,一定要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3,並且在可能受範圍內,維持肌力負重訓練,維持肌肉量有助保持平衡,減少摔倒危機外,也能促進骨質生成,如果同時有高血壓,或神經內科相關疾病,容易造成頭暈或走路不穩定,也要規律就醫治療。

本衛教訊息由臺灣安進協助提供

TW-03592-EVE-2022-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