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的人們如何生存

當你想到北極和亞北極地區時,可能會聯想到嚴寒的天氣。這些地區的確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天氣極爲寒冷。但是就溫度而言,這些地區更爲明確的定義是:

北極——一年中最溫暖的月份平均溫度不超過50華氏度(10℃)。

亞北極——一年中最溫暖的四個月平均溫度不超過50華氏度(10℃)。

溫帶高山高原地區也會有非常寒冷的天氣,以下提供的寒冷天氣生存信息同樣適用於這些地區。

寒冷的環境特徵

寒冷的氣候是一種很強的自然力量,即使你認識到它的危險以及能夠利用它的一些個別特徵,它還是可能會成爲一個可怕的對手。忽視或低估這股力量可能會導致死亡。

在寒冷地區,冷風降溫會增加危險,這是流動空氣吹在暴露在外的人體皮膚上引起的結果。舉例來說,風速爲15節的風在氣溫爲15華氏度(-9℃)下造成的嚴寒溫度,其效果和零下10華氏度(-23℃)的無風空氣溫度造成的效果一樣。參看圖15-1,你會發現風速越大,嚴寒溫度就越低。

在寒冷的環境中,天氣和溫度的變化很快。這些變化會影響你的速度,增加行進的困難。例如,雨、雪或者溫度的升高都可能使你無法繼續前進,或者使前幾天還很容易翻越的地形變得非常危險。

在寒冷地區獲得生活基本所需——食物、水、避身所——要比在溫暖環境中困難得多。即使你已經有了這些基本必需品,你還必須有足夠的衣服保暖,以及求生的意志

和其他任何環境中一樣,在寒冷的環境中,你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處理、醫治你的及同伴傷口疾病

健康危害

健康時,人體內部的中心溫度(軀幹溫度)保持在98.6華氏度(37℃),因爲四肢頭部沒有軀幹那麼多組織的保護,因此它們的溫度會稍有不同,可能達不到98.6華氏度。

人體有一個控制系統,能夠自動反應調節,使身體保持溫度平衡。影響體溫平衡有三個主要因素產生熱量、熱量散失和蒸發。熱量產生的速度是由人體溫度和環境溫度之間的差別決定的。不過比之產生熱量,人體更容易散發熱量,出汗能夠幫助保持體溫平衡。出汗散發熱量的速度可以和用力產生熱量的速度一樣快。

顫抖能使身體產生熱量,同時也會導致疲勞,而後者反過來導致體溫下降。身體四周空氣的運動會使身體熱量散失。經計算,一個人赤裸地站在沒有冷風的寒冷環境中,只要他能夠盡力顫抖,他就能將體溫保持在血液凝固點左右,從而使自己不至於被凍僵。但是一個人不可能永遠顫抖下去。

同樣經過計算的是,一個人在寒冷的環境中休息,只要將能穿的防寒衣服都穿上,也能很好地將體溫保持在凝固點之上。但是如果不想再這麼繼續挨凍下去的話,那麼他必須活動或顫抖。

衛生

儘管在寒冷的天氣中,洗澡有點不切實際,而且不舒服,但是你必須這麼做。洗澡能夠預防皮疹,而皮疹會引發更多嚴重問題

在有些情況下,你可以洗雪浴。抓一把雪擦洗身體汗水容易積存的地方,如腋下大腿根部前胸後背等,然後擦乾身體。如果無法洗澡,定期擦拭身體的這些部位。如果條件允許,要每天洗腳,換上乾淨的襪子。每星期更換內衣至少兩次。如果沒有辦法清洗內衣,脫下它之後,抖動幾下,然後放在空氣中晾一兩個小時

如果你和當地土著在一起,或者使用別人曾使用過的避身所,應該每天晚上檢查身體和衣服,看有沒有蝨子。如果衣服上發現了蝨子,要用殺蟲粉處理衣服。如果沒有殺蟲粉,可以將衣服掛在冷空氣中,然後拍打、拂拭,這樣會去掉蝨子,不過無法去掉蝨子的卵。

衣物裝備

你不但必須有足夠的衣物來防寒,還必須知道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這些衣物來保暖。例如,你應該將頭部包起來,沒有保護的頭部、頸部手腕腳踝等都會流失大量的體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