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年度最佳應用,2 人團隊打造出最合適小白的視頻神器

這些年,iPhone 的更新讓我愈發疑惑。

從 iPhone 13 Pro 系列上出現的 ProRAW,到 iPhone 15 Pro 系列出現的 Apple Log,都是非常專業的圖片或是視頻格式,對於有專業需求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但這部分人只佔消費者羣體的極少數。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這些更新更多時候毫無作用,甚至會誤導大家,浪費本就昂貴的內存。

脫離羣衆要不得,蘋果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於是,在剛剛公佈的 App Store Award 2024 上,蘋果用年度 iPhone 應用 Kino,給了一個答案。

舉起手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導演

想知道答案是什麼,我們先要知道這屆 App Store Award 的主角 Kino 是什麼。

Kino,源自德語或斯拉夫語言,爲「電影院」的意思,同時也可指「電影」。

顯然,開發者沒打算在名稱方面做太多文章,無論是 app 圖標上鏡頭一樣的圖案,還是打開 Kino 官網的主頁後那句自問自答式的標語,都在揭示 Kino 是一個攝影類 app:

打開 Kino,首先彈出的並不是無趣乏味的取景框與參數界面,而是一個類似於開箱的界面。

紙殼材料的表面,除了大號的「Kino」字樣外,還有琳琅滿目的文字與圖案,我扒了扒詳細信息,製作了下面這張圖片。

一張圖,幾乎將 Kino 整個應用勾勒出雛形,讓用戶心底有數。

進入主界面,Kino 的畫面比較清爽,整體佈局基本遵循原相機的邏輯,沒有出現大幅度的改動,對於初步上手專業拍攝的使用者來說有效降低了學習成本,非常友好。

Kino 的界面設計以取景框爲主,操作區域集中在屏幕的右側,幾乎所有核心操作都在這裡完成,佈局清晰而高效。

從左至右分別爲視頻的曝光模式(自動/手動切換)和當前選定的視頻規格,比如分辨率、幀率和格式等。

左下方新增了音頻輸入的左右聲道音量監視器,實時顯示錄音的音量狀態。此外,這裡還顯示了當前視頻規格下,iPhone 剩餘存儲空間可錄製的時長,讓用戶對拍攝狀態一目瞭然。

至此,Kino 的一級菜單就已經完全介紹完畢了,但顯然,想要拍出電影般的畫面,這麼一點兒設置不太夠,我們還需要精準控制一些變量。

在取景框右側的操作區域,一共有四個入口,進入鏡頭倍數切換鍵上方的小箭頭,進入 Kino 的拍攝控制設置,裡面從上往下分別是:

這些功能並不少見,在絕大多數攝影 app 中都是常客,並不能算 Kino 的優點,在第一次打開 app 的時候,介紹中有一個頁面是這樣的:錄製鍵旁邊的圖標延伸出一道覆蓋取景框的彩虹,下面的介紹,真正道出了 Kino 的優勢:

當看到電影級色彩的時候,我立馬意識到,Kino 的出現,說白了是爲了用好一個功能——iPhone 15 Pro 系列上推出的 Apple Log。

Apple Log 旨在爲用戶提供更廣闊的後期製作空間。通過採用專業級的 Log 色彩空間,Apple Log 能夠捕捉更豐富的動態範圍和細膩的色彩細節,使得用戶在後期調色和編輯過程中擁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創作自由。

對此,Kino 內置了專業調色預設,這些預設被稱之爲 LUT,可以幫助沒有調色基礎的用戶快速創作出不損失畫質的專業視頻,通俗地講,這是視頻領域的「濾鏡」,用戶可以在拍攝中實時預覽 LUT 的色彩效果,也可以導入自定義 LUT 實現個性化風格效果。

點擊主界面的錄製按鍵旁邊的圖標,就能進入 Kino 內置的電影級 LUT 列表,在這裡面,Kino 會根據你目前選擇的視頻格式顯示不同的 LUT,當然,你也可以移駕到設置中查看完整的 LUT 表格,一覽 Kino 的強大色彩配置。

紙上得來終覺淺,深知此事要躬行,琳琅滿目的 LUT 到底該怎麼用,都是什麼效果,哪幾個更好用,都需要親手拍一拍。

在拍攝了超過 50 GB 的素材以後,我爲大家總結了一份 LUT 的成像風格表,裡面標明瞭每個 LUT 的效果與色彩偏好,並輔以樣片進行講解。

Apple Log 與 SDR 視頻均支持的 LUT:

僅支持 Apple Log 的 LUT:

僅支持 SDR 視頻的 LUT:

在這些 LUT 中,我個人較爲常用的是 Sando、Stalman 03 與 Glostrup。

Stalman 03 與 Glostrup 以不同的畫面亮度和對比度提供了總體偏向青橙的成像風格,這種風格適用於絕大多數場景,可謂是萬金油配方,但使用時需要留意人臉膚色;

而Sando 則保持着中正平和的風格,沒有給出明顯的風格化調色,通過加強對比度和飽和度,讓畫面以豐富自然的顏色與明暗對比來獲得使用者的青睞。

這些 LUT 的設計不僅滿足了專業創作者對於色彩的不同需求,還爲不同場景和視頻類型提供了定製化的風格選擇。對於使用 Apple Log 格式的用戶,這些 LUT 提供了從自然還原到復古膠片的多樣風格,而 SDR 視頻用戶也能通過精美的 LUT 增強畫面的表現力。

Kino 的 LUT 共有兩種使用方式:

除了使用 Kino 拍攝的視頻,Kino 還允許用原生相機或其他第三方 app 拍攝的視頻(包括 Log 視頻)套用這些獨特的 LUT。

值得一提的是,Kino 的製作團隊 Lux Opitcs 非常具有傳奇色彩。

Lux Optics 在成立之初就只有兩個人——前蘋果設計師 Sebastiaan de With 與前 Twitter 工程師 Ben Sandofsky,他們對影像都非常感興趣,幸運的是,他們兩人合作起來剛好有將這份興趣轉爲成果的能力。

於是,2017 年,專業攝影應用 Halide 正式推出,兩年後,由 AI 驅動的長曝光攝影軟件 Spectre Camera(Lux Optics)發佈,這兩個應用先後獲得了 Apple Store Award 2019 年度最佳應用獎項與 Apple Design Award 2022 的最佳視覺與圖形大獎。

在 Lux Optics 的底部,陳列着這個小團隊迄今爲止開發的四個應用,並驕傲地寫到:

在推出 Halide 與 Specter Camera 以後,時間來到 2020 年,Lux Optics 工作室發佈了一篇文章,宣佈一位 iOS 開發者 Rebecca Slatkin 的加入,將團隊規模擴展至三人。隨後就迎來了 Kino 的面世與獲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完全稱得上是世界上人均獲獎最高的工作室了。

珠玉在前,爲什麼還要頒獎給 Kino

所以,現在我們清楚 Kino 是什麼了——一款專門使用 Apple Log 拍攝電影的 app。

但這還不夠,要了解一棵樹,光看它的葉子是不夠的,還要看它生長的土地、陽光和風雨。

在 iPhone 上,已經有兩個大名鼎鼎的軟件,是專爲 Apple Log 設計的:蘋果自家的 Final Cut Camera 與 Blackmagic Design 推出的 Blackmagic Cam。

前者有蘋果原廠背景背書,而後者則是專業電影調色軟件達芬奇的開發商專門爲 Apple Log 設計的。

▲ Blackmagic Cam

有這兩位前輩在場,Kino 憑什麼衝出重圍?

我們先將目光轉向 Final Cut Camera,作爲蘋果的自家應用,它沿襲了蘋果一貫的設計風格,界面簡潔直觀,功能佈局井然有序。屏幕上的信息密而不亂,頂部顯示着當前的拍攝設置,例如 ProRes 格式、HDR 輸出、4K 分辨率 和幀率設置,讓用戶一眼就能掌握拍攝狀態。

不過,Final Cut Camera 與原生相機一樣,沒有給用戶提供快門速度的控制入口,只有簡單的曝光補償,在面對動態模糊、控制光源頻閃等問題的時候,Final Cut Camera 就顯得較爲無力。

同時,在拍攝 Log 格式 的視頻時,Final Cut Camera 僅支持 HEVC(H.265) 和 Apple ProRes 兩種格式,實在過於籠統,無法進一步選擇 Apple ProRes 更細化的規格,導致使用者在視頻體積的控制上缺乏足夠的靈活性與精細度,相比之下,Kino 就提供了更細緻的 ProRes 規格,提供了更細緻的選擇。

交互與設計搞清楚了,我們來看看色彩方面的配置,Final Cut Camera 沿襲了蘋果一貫無爲而治的風格,除了供 Log 視頻在預覽時套用的 Apple Log to Rec.709 還原 LUT,完全沒有其他 LUT,也不支持外部導入。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目前 Final Cut Camera 更多地服務於多臺設備聯機拍攝,通過這個 app,用戶可以在多臺 iPhone 和 iPad 之間實現同步拍攝和遠程控制,所有設備所錄製的素材都會被精準地標記和管理,直接導入 Final Cut Pro 進行後期編輯,爲蘋果生態下的 Final Cut Pro 提供無縫銜接的素材採集解決方案。

這麼看,裡面提供的 ProRes 格式與 Log 更像是蘋果順手把新的功能塞進去,順便給第三方開發者打個樣。

再聊聊 Blackmagic Cam,這個 app 可以說是完全把相機上可以做的設置都搬了過來,提供了強大的可控性,只要你願意深入設置,你幾乎可以在 app 裡找到任何一個可調參數,真正實現了在手機上模擬傳統電影機的體驗。

作爲一個攝影師,我對 Blackmagic Cam 的表現讚不絕口——它就像是一臺我手掌中的迷你電影機,在手機的機身中提供的操控自由度和專業感,用起來非常舒服。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高度專業化的可控性,全塞進一個約 6 寸的手機屏幕上,多少顯得有些「侷促」且混亂,需要一個很長的學習曲線才能熟悉地使用每一項功能,順利拍出影片。

Blackmagic Cam 只提供內置的 Apple Log to Rec.709 的還原 LUT,如果需要其他風格化的 LUT,需要自己導入,考慮到蘋果並不算友好的文件管理流程,這對於新手而言也有一定的學習成本。

有了對比,我們終於瞭解 Kino 的優勢在哪裡了:它比 Final Cut Camera 提供了更多的可控參數,以及好看又好用的 LUT,又比 Blackmagic Cam 的界面設計更美觀直接,極大程度地降低了使用門檻,讓每個人都能像套濾鏡那樣簡單地使用 Apple Log 這種專業格式,以此幫助用戶創作出更好的東西。

介紹到這裡,我想,我們已經可以給 Kino 下一個較爲全面的定義了——這是一款更友好、更簡單、更有趣的,專門使用 Apple Log 拍攝電影的 app。

讓我們回到開頭那個問題。

蘋果這兩年給 iPhone 的更新,的確愈發專業,專業到想要使用這些功能,伴隨着高昂的學習成本和漫長的學習曲線。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生活夠忙碌了,根本沒有時間留給「怎麼用好手機的新功能」。

▲ iPhone 13 Pro 系列上推出的 ProRAW 照片格式

而站在廠家的角度來看,手機這種形態經過十幾年的迭代,無數人的努力,的確是已經把目前科技範圍內能想到的更新都做了,向專業化深入似乎成爲了唯一的出口——這更像是一種行業自我挖掘的嘗試,而非面向用戶需求的自然演變。

於是,在環境與時代的擠壓下,廠商與用戶之間產生了一種微妙而尖銳的矛盾:用戶願意爲一部更好用、更簡單的手機買單,而廠商卻只能沿着專業化的道路前行,試圖在細分市場裡找尋新的賣點。

作爲權宜之計,可以,但長久以往,肯定不行。

要麼就找到新的方向,拿出一些真正的創新,要麼就必須架起一座橋樑,讓普通用戶也能跨越門檻,輕鬆觸及專業功能,總之目的很簡單,要讓手機更好用,消費者纔買帳。

現在看來,在前者幾乎沒有可能的情況下,蘋果選擇了後者。

於是,Kino 這樣一個更友好、更簡單、更有趣的,專門使用 Apple Log 拍攝電影的 app 出現在大家的眼前——將這些專業功能,通過一些 app 作爲橋樑,讓普通用戶也能輕鬆地、幾乎沒有學習成本地用起來,拍出比以前更好的照片、更好的視頻。

我想,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這樣充當橋樑的 app 會越來越多,這座橋樑一面是專業,一面是用戶,而它最終通向的,是一個質樸而恆久的目標:讓手機迴歸好用。